第07: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云谱里念王孙
  □  居述明

  暑期将告罄的时候,去南昌作短游。

  滕王阁当是要去的,就如去苏州不登虎丘,游扬州不尝尝淮扬菜,实在说不过去。不过除了这些所谓标志性的景点,也不是无其它佳处。青云谱就是这样一个所在。

  时值八月,天热得放肆。青云谱内还算凉爽。园内老树虬蟠,修竹森森,清流逶迤处,亭台楼榭错落而置,让人疑有身处江南之感。

  我所认为的消夏的好地方,游人却零零星星。不过,人少也好,可以懒懒地走,静静地看,还可以发点幽幽怀古之思。

  园内有朱耷墓,并不难找。今人用水泥覆盖圆拱,前立一碑,勒“八大山人之墓”。实为衣冠冢。旁边有几棵四百年的香樟,诉说岁月沧桑。不远处是其弟牛石慧的墓。兄弟二人咫尺相望,谈画论诗,想来也不寂寞。

  中国历来有“家天下”的观念。一次,朱家溍与启功逛故宫。朱家溍对启功说:“到君家故宅了。”启功纠正说:“不,是到‘君’家故宅了。”言毕,二人相视一笑。朱家溍说“到君家故宅了”,是因为启功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孙。启功说“到‘君’家故宅了”,是因为清代的皇宫是爱新觉罗氏接受明代朱家的旧业——朱家溍先生是朱熹后人,非朱元璋后裔,只是同姓朱罢了。

  上面两位先生谈笑时,大清已废多年。朱耷贵为王孙(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自然没有二位的那份洒脱。朱明亡,他先出家为僧,后又成了青云谱的道长,不仕大清,也为自保。平日放纵笔墨,以写意花鸟为后人称誉。兄弟两人,兄以“八大山人”为号,草书似“哭之”,且肖“笑之”;弟以“牛石慧”名,草书成“生不拜君”。其意不言自明了。

  原青云谱的大殿现在是八大山人纪念馆,藏八大史料及书画百余件。我于书画未窥门径,走马观花,有些看不懂,有些也觉着好,却也道不出个一二来。馆内藏两幅长卷,其一书兰亭集序,其一为花卉,绘墨荷数枝,长丈二尺,宽约尺余。或谓八大真迹,难说。三百年来,清“扬州八怪”、吴昌硕,近代齐白石、张大千等对八大均推崇有加。传张大千喜八大,藏八大书画三十五件。不仅喜欢,还能以假乱真,不少藏家都吃过他的亏。方地山赠联大千:八大到今真不死,半千而后有何人。一半是说大千对八大的传承,另一半乃扬大千自成一家。且抄郑逸梅先生《艺林散叶》中的一则掌故:程霖生出巨价购得八大山人绘花卉四幅,每幅长丈二,阔仅尺许。其中一幅为荷,梗长八尺余,一笔到底,劲力弥满。程曰:张大千虽善作伪,决无此魄力也。胜利后,霖生死,有人以此询大千,大千曰:四幅均我所作也,当时将纸幅铺于长桌上边走边画而已。此眼前长卷,是否为张大千所作?无法起先生于地下而问之了。即使是张大千笔墨,也确值宝藏之。而今知张大千者怕是不逊于知八大吧。

  出青云谱,即所谓梅湖,缘湖而行,步移景换,翠竹夹道,游人寥落。伴游的亲友说,目前整个梅湖景区为政府管理,免费开放,难以为继;已与他所在公司谈洽,将转为公司运作,力争打造成第二个滕王阁。看来这幽静的所在不久即成车马喧嚣之地,也不知身为滕王阁一代阁主的朱权是忧、是戚?不觉思之怅然。

  扰了八大山人的清净,就不怕他瞪你一个向天的白眼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副刊
   第08版:公益广告
《绿果》自序
寒露
青云谱里念王孙
老正大席庄
滕大先生
高邮报副刊07青云谱里念王孙 2018-10-12 2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