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刚成型的砖坯堆成一垅一垅的,场地的边缘座落着几幢破旧的二层小楼,屋内闷热而黑暗,散落着一些必备用品,透出一股难闻的味道。
屋外的场地上,男男女女在不停地搬运砖坯,来不及抬着看一眼来到的外人。有背着糨褓婴儿的妇女,有开着电瓶拖车飞驰的少年,有卷着长袖与裤管的中年,还有三三两两沾满泥巴在大人身旁玩耍砖坯的幼儿。
尔古洛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汉子,棕黑的脸庞,穿着一双沾满尘土与皮肤色系相近的塑料拖鞋,说话时总喜欢背着手。这是个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汉子,也是一个带着一群人出来打工的大家长。
这般场景只能在电视中才能看到,但真实地存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是一群来自大凉山的彝族人,我们与他们打交道已有十来年。在二沟砖瓦厂这个小世界里,常年生活着一群打工的四川彝族人,他们来来往往,人数不断在变化,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一个打工群体大家庭,有时有四五十人,有时有二三十人。
最初我们依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儿童计划免疫项目工作对流动儿童主动搜索的要求,在一次工作中,偶然发现了这片“小世界”。居住在这里的孩子随父母走出了大山,但并未完全走进新的世界。有限的空间是他们栖息港弯,黑黑的泥土是他们嬉戏的玩具,家长更不知道孩子们是要接种疫苗的。尽管语言沟通不畅,我们总会耐心地告诉他们,孩子们打预防针是可以预防很多疾病的,打预防针是免费提供服务的。
转变自己的思想容易,改变他人的观念却很艰难。对于习惯让孩子在环境中自然生长的彝族人来说,让他们在江苏这片土地上享受与本地同品质服务,既是工作的需要,更是对他们健康权益与人格的保护与尊重。终于,他们在一个雨天带着大大小小十多个孩子来到医院接种疫苗。
流动的人口,自己会面临更多的疾病发生,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健康风险。我们时刻准备着,以最快的速度去帮助他们化解疾病的威胁。一次,一个彝族幼儿被诊断患有麻疹。这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对于没有免疫屏障的人群来说,暴发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在刚诊断完首例后,我们现场调查立刻又发现二次传染病例,那是一个孕妇。时间容不得等待,我们动员医院最强医疗、护理、预防力量,将孕妇转往扬州治疗,将首例儿童隔离治疗,并对所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开展应急性预防接种,由于处理及时,疫情立刻得到了控制。后来,经过省疾控病毒培养,证明那是一种有变异性的野毒株,如果不是处理的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5月,我们再次走进那片小世界里,在跟尔古洛洛的交谈中,我们向他们发出更多的善意。
“我认得你们的……”“没问题,等下雨天或者停工时,我就告诉你们……”从当初我们主动,到现在他们也主动起来,我们的内心很是欣慰。当初那份对陌生人的戒备之意,从他们的脸上再也看不到一丝。我们走进他们的小世界,再也不仅仅是守护他们这小孩,更是把他们所有人都当成了我们的健康守护对象,我们不仅仅在守护他们的健康,还要给予他们更多方面的关爱。
因为——
他们也有对健康生活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发展成果的分享权利。
虽然他们来到此地为挣钱,为生活,虽然许多人只是短暂停留,但他们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一样也是为我们地方经济作贡献,我们不忘记他们,不嫌弃他们,不抛弃他们,也将不分彼此地寻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