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当……”村口响起清脆的锣声,卖糖的老爷爷进村了。儿时的我们,小耳朵也跟着竖起来,肚里的馋虫更是活了起来。
“公家糖公家卖,一敲就是一大块。一双坏球鞋,全家吃起来。一件坏雨衣,全家吃得笑嘻嘻。”“坏凉鞋、鸡肝皮换糖吃了。”卖糖老人的吆喝更是诱人。于是,我们开始忙活起来,寻找家里的旧鞋子、破塑料皮。
贫穷的岁月,家里的旧鞋、塑料皮很少,可是我们不愿放弃一丁点儿机会,终于找到了一点儿破烂。于是,小心地放到老人手上,希望能多换一点糖。
卖糖老人接过破烂,看一下,然后不紧不慢地放进担挑里。一般他是看货敲糖的,不会多给。于是,我们充满希望地等着,等待老人能多敲一点糖给我们。只见老人左手拿一块方铁,按在大大糖块的边缘上,右手拿小锤轻轻地敲。三四下,一小块糖从糖块中分离下来,交到我们手中。
麦芽糖特别粘牙,一口咬不断,像丝一样可以拉得好长,黏黏的,甜甜的。儿时的我们,从不舍得大口大口地吃,一丁点一丁点舔着,吮吸着,那甜味儿至今仍记得。
儿时的美食,童年的回忆。去年秋天,去淮安学习,又见麦芽糖,看着特别亲切。在摊位旁逗留了半天,不过没敢品尝,怕甜掉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