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东边有座山,山势险峻,在山北边的东半山腰有个洞,洞中有一泉。传说洞中曾住过五位尼姑,故名“五姑洞”,山也因此起名“五姑洞山”,山下的河起名“五姑洞河”。山脚下有一水库,两村落。五姑洞山离家不远,站在院中就可望到山顶,看似寻常,实则风光旖旎。我每过几年就会和弟弟妹妹去爬一次,有时只到洞中,有时则到山顶。
适逢阴天,天气较为凉爽,早上到东岭挖野生卷柏时,遥望五姑洞,突然有了去五姑洞的兴致。吃完午饭,睡过午觉,两点半多从果园出发,带了一个水杯,经东岭,走了五六里山路来到五姑洞。路上不见行人,杂草丛生,有的地方深可没膝,由于刚下过雨,草上有很多雨水,走到山脚下的四亩地村时裤腿已湿。
穿过村庄,走上水库大坝,库水已满,波平如镜,微风吹起层层涟漪,树影倒映水中,风移影动,摇曳生姿。大坝南边小桥处有放蜂人在放蜂,不远处有几人在垂钓。四周群山环抱,青翠如黛,引人入胜。
沿水库大坝,先往南,过小桥后往东,不一会儿就来到五姑洞山脚下。仰视五姑洞,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四周植被茂盛。路上青草遍地,走到无路处,披荆斩棘,穿梭于草树间,快到洞口时,山势陡峭,乱石遍地,虽洞口近在咫尺,却行进艰难。
本想四点之前到达洞中,走到洞中时已四点二十多,汗流浃背,满头大汗。先到洞中泉水处接了一杯山泉水,然后走到洞外,坐在岩石上,一边喝着山泉水,一边欣赏洞外的风光。山上树木苍翠,蓊蓊郁郁,青松如盖。山中不时有清风吹来,坐在岩石上,任松间的清风吹过脸颊,无比惬意。俯瞰四亩地水库,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又如清新脱俗的美人。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如诗如画,置身其间,如入仙境。
在岩石上休息了一会儿,就起身欣赏五姑洞内外的风光。洞外悬崖峭壁上长着不少卷柏,看样子已有些年头。有一处长着一棵野生黄花菜,一朵花已谢,一朵花含苞待放。悬崖上不停地往下滴水。悬崖下面有一些小洞,里面长着一种不知道名字的花,颇为茂盛。沿着悬崖往西走,有一处山势较缓,抓着草树可以爬到山顶,山顶风光又别有一番洞天。其西边有一棵树长在悬崖上,非常茂盛,让人惊叹。
走到悬崖树旁便往回走,又回到山洞。洞的西边有一小洞,大洞和小洞之间有一堵石墙,小洞南边有一洞口,须弯身才能进去。小时候洞中有一神龛,喝山泉水之前要先磕头,如今已荡然无存,大洞和小洞之间的石墙也早已坍塌,只剩满地石头。洞的东南边有一处山泉,四季不涸,泉水清洌,甘甜可口,号称神水。泉水沿着山石流向洞外,正可谓“清泉石上流”,山泉周围用石头围起来,有人还用水泥嵌了一下,如今西边一段尚完好,其它地方已毁坏。洞中散落着一些啤酒瓶、啤酒罐、饮料瓶等,大煞风景。洞四周的峭壁上栖息着一些山鸟,洞前有一块巨石,上小下大,仿佛一个老者端坐着,面朝西悠然地欣赏洞前的风光。每年清明节,附近村落的很多人都会来踏青,采摘野花,喝山泉水,如果不喝一下洞中的泉水,都枉此一游。
漫步洞内外,风声、鸟声、滴水声,声声入耳。山中不时传来鸟儿清脆的啼鸣,有时传来布谷鸟“咕咕”的叫声,只在此山中,林深不知处。喜鹊时而飞起,时而栖息在松树上。山中蝉噪不已,愈显山林之幽。远处山坡上有几个农妇在牧羊,不时传来“嘎嘎嘎嘎……”唤羊的声音。“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说的便是此种情景吧。王维《献始兴公》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此刻,我似乎读懂了王维。
在洞中呆了一个多小时,天色渐暗,去装了一杯山泉水后就下山了。下山较为容易,十几分钟就走到山脚下,于是沿着大路往家走。路上碰到一熟人,送了我一段,回到果园时已六点十分。
父亲正要回家,看见我后,热心地把我带回来的山泉水烧开,往小茶壶里放了些绿茶。水烧开后,坐在果园小屋东边的石桌上,一边品着茶,一边欣赏着东岭、南山上的山水田园风光,别有一番味道。
淮南小山《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暂留却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