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的小学,叫居河小学。在我离开家乡后,由于种种原因,小学被撤并。每次回到老家,路过小学的旧址,忆起儿时在此读书和玩耍的情景,耳中就会莫名响起琅琅书声。
居河小学是一所完小,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每个班大约有二十来个学生。乡村小学,学生少,老师更少,仅有六位老师。徐泽民老师,是我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语文老师。那时候,徐老师很年轻,只有二十来岁,体型偏瘦,戴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
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三九寒冬,徐老师总是准时出现在教室里。小学的学生,是本村的孩子。小学的老师,自然也是本村的老师。春夏秋冬,凹凸不平的乡村土路上,时常见到徐老师骑着自行车匆匆而过。若是注意看,就会发现他的自行车后座上,还会捎带着一个苦着脸、不爱上学或者不爱回家的顽皮鬼。
徐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学生学习进步是他最开心的事儿。那时,农村条件差,学生买不起学习用的辅导资料。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徐老师自己动手,利用早读课时间,一边督促我们晨读,一边在油印纸上出模拟试卷。下班后,他留在学校加班,用油推子将模拟试卷一张一张地印出来。次日,他将飘着墨香的模拟试卷发给我们考试。我们考完试后,他将卷子收上来,带回家夜晚在煤油灯下批改。第二日,再将试卷发下来,一道一道题地纠错分析。
我上课“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影响了学习成绩。为了改掉我的坏习惯,徐老师一边捧着教科书讲课,一边离开讲台站在我的课桌旁。他严厉的目光,故意落在我的身上,吓得我不敢神游天外。我的语文成绩在他的督促下,较以往有了明显进步。我的成绩提高后,徐老师总是适时地勉励我。那时,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学习的动力就更强了。小学升初中时,我不负老师的厚望,考试总分在乡里名列前茅。
徐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伴着三尺讲台,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开启着孩子的心智,书写着人生的真谛!
徐老师现在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任职,从事社区教育工作。2016年年底,他光荣地当选为镇人大代表。闻听,我由衷地为老师高兴,暗想:老师从教30多年,最开心的事情应该是桃李遍天下,最好的荣誉应该是拥有人大代表身份吧!
徐老师每年都帮扶一名特困生,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品、慰问金,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困难。每年的“5·19”慈善一日捐,他都积极捐款。为了帮助当地的贫困户胡万梅脱贫,他多次登门了解其贫困原因,还制定了详实的帮扶脱贫方案。对身患重病的胡万梅,徐老师除了嘘寒问暖外,时不时地送去营养品、慰问金;对胡万梅在校就读的孙女,徐老师一有时间就去了解她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并送去学习用品,帮助她申请救助,一年多来,经徐老师多方努力协调,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心下,为她争取爱心助学资金8000余元、物品近2500元;对胡万梅无业的儿子,徐老师除了鼓励他树立信心外,还四处委托亲朋好友帮他寻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对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家庭,徐老师付出了亲人一般的爱!胡万梅一家三代人,永远记住了这位有爱心的乡村教师。每当看到徐老师下班后,再拖着疲倦的身躯到她家走访时,一家人便急急忙忙地迎了出来。徐老师离开后,他们悄悄地抹去感激的泪水。
这样的好老师,岂能不让我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