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就是丝卡多些,特别是吃到鱼尾时,要细心舔剔,慢慢用上牙剔住细嫩的小卡,与舌尖密切配合从小块鱼肉里分离舔出再吐出去。弄不好咽到喉咙里可有些难受,但比起误吞大鱼和鲫鱼、鳊鱼的丝卡感受要好许多。
杂鱼,在高邮人的语境里就是指杂花色的鱼,丝卡就是那种软且小的鱼刺。当年成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江苏省水产公司,它颁布的水产品商品目录及统计口径,有大鱼、中鱼、杂鱼、小鱼之分类。其中大鱼类有青鱼、草鱼即草鲩、白连即鲢鱼、花连即鳙鱼、白鱼、川鱼即黄脊鱤鱼、桂鱼即鳜鱼;中鱼包括即鱼即鲫鱼、扁鱼即鳊鱼(包括雀扁即团头鲂)以及黑鱼即乌鱼;小鱼指鳑鲏、草鞋底、尖嘴骂婆婆、罗汉狗子、小参鱼、小鲫鱼头子,丁鱼即小昂刺也算小鱼;而杂鱼就是指半斤以下的大鱼及一两以下的中鱼还有各种杂七杂八不属于小鱼的鱼。当其时制定的收购价格杂鱼可统货收购,其收购价在中鱼以下和小鱼以上之间有一个浮动幅度价。那个年代,高邮水产公司各水产站收购下来的大鱼和中鱼是要由省水产公司下达外调单位和外调任务调往外地的,高邮人只能吃杂鱼和小鱼,这就叫全国一盘棋,这就是当年的计划经济。其实高邮人很爱吃杂鱼,因为价廉物美,大鱼大肉难吃到,买几条杂色鱼,煮鱼烧个青菜汤也算开个小荤改善下伙食补点蛋白质了。
杂鱼品种很多。高邮人爱吃的有青参,嘴微翘,鳞极细,全身银白色,更有一种油头参子煮出来吃到嘴里油油的。还有马郎和马基子,红眼马郎学名叫赤眼鳟,马基子鱼身上有黑点子,界首湖十鲜菜谱评选中定名为“马鲫”二字,这两种鱼鱼身瘦长,味道鲜美,就是小鱼刺较多。这两种鱼中医认为性质温和、味甘无毒、暖胃和中,有调理脾胃、滋补身体、延缓衰老之功效。过去饭店里酒席上是不用这几种鱼的,现在红烧杂鱼已登大雅之堂,成了不少饭店的特色菜。
其实在家吃红烧杂鱼才更有一番滋味,一盘红烧杂鱼与其他家常菜相配,一家人团团围坐在桌旁搛菜吃饭,好两口的弄口酒咪着。吃鱼要有品,一定要一条条挨批批从上吃起,因为鱼嫩经不住掏,一动一翻就散得不成形了。讲究个一盘鱼上桌,由始至终鱼是鱼、鱼卤是鱼卤。鱼卤泡饭可下饭啦。一般都让孩子们吃上半段鱼肚皮,没有丝卡,鱼脊肉有大丝卡,可用手拈掉,大人们往往收拾着吃下半段,耐下心来一筷筷慢慢吃,舔掉鱼的小丝卡。
据说当年汪曾祺先生回邮探亲,就曾和胞弟汪海珊(我们是邮中同学)在竺家巷老家喝过一顿酒,老哥俩对坐在小桌旁,老酒扳着,花生剥着,咸鸭蛋掏着,小杂鱼剔着,煮干丝尝着,开怀畅饮,很雅很尽兴,不亚于北海大酒店一桌酒席。
还有鲇鱼,高邮人称之为鲇鱼哇子,它周身无鳞,有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颔有四根胡须。最佳食用季节在仲春和仲夏之间,鲇鱼籽有杂味可不要吃它哦!它可少刺,肉质细嫩,美味浓郁,还是催奶的佳品。另有一种少刺的鱼叫虎头鲨,肚大腰圆,像个纺锤。高邮人说它:“虎头鲨,头大尾巴揸,先养儿子后成家。”清明前后,菜花金黄,体肥籽满,此时吃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妊娠期和产妇多食还有保健作用呢。它虽其貌不扬,历史上却被归为高档类水产品行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