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才富,男,界首镇陈华记茶干食品厂厂长,陈西楼茶干第九代传人,致力于界首茶干制作技艺的传承、保护和抢救工作,整理和挖掘了界首茶干制作技艺全部100多道复杂工序,形成8万多字文字资料。创办的茶干厂,年销售额达800万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50人。为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茶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 |
|
|
夏文伟(曾用名乔文玮),男,江苏华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拥有2项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1项。主持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深井超宽频重载承荷探测电缆获2017年度江苏省成果转化项目900万元资金资助。曾被授予省科技型企业家和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等称号。 |
|
|
师永生,男,江苏弘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从事建筑业26年,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江苏省级工法评审、新技术应用评审、绿色施工评审、优质工程评审专家、扬州市优质工程复查专家。拥有4项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数十个科技成果,编写数十项专利成果、省级工法。曾被授予扬州市劳动模范、扬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
|
|
缪卫民,男,扬州曙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立塔线主管。他带领技术团队,攻坚克难,改进生产技艺,编制各项管理规定,制定工艺参数,在生产中实行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年节约成本200多万。为“扬州英才”首期培育对象、扬州市首批中青年优秀高技能人才。 |
|
|
吴战宇,男,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一直致力于新型储能电池及储能材料的研发工作,先后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21项,授权专利7项,近五年,创新产品累积销售超过10亿元。曾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扬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主持和参与的多个项目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
|
|
邱红星,男,卸甲镇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高级技师,现任花阳村委会主任。为加快本片区农业机械化进程,注册成立卸甲镇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引领示范使用农业机械,使全村新增各类新型机械30台套,全村80%水稻实行机插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5人次。曾获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扬州市技能状元和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 |
|
|
钟志良,男,扬州宏远电子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电气技术工作,独立完成特高压电极箔生产线的电气设计,实现了特高压电机箔生产线的国产化,将一条生产线成本由850万元控制到300万元左右;主持实施的“江苏省电力需求侧项目”在全省加以推广,年节约电费170多万元。曾获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为“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对象。 |
|
|
张国际,男,扬州神游羽绒制衣有限公司高级技工,获得136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120项。研制的多功能自动网棉机,批量生产该产品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提出了“精益化生产”的理念,连续五年所在车间在人员工资每年增长的情况下,车间综合成本下降10%,人员下降5%,节约76万多元。曾获首届“优秀扬州工匠”称号。 |
|
|
管红钰,男,鸿福记酒楼厨师长、经理,师从高邮名厨陈维书,潜心学习淮扬菜系的烹饪制作方法和技法,先后有多篇烹饪理论著作在国内烹饪专业期刊杂志发表。在中外贵宾接待工作中,创作的文游台下“游驿之路”主题食雕大放异彩。曾获“淮扬菜烹饪名师”“江苏省餐饮业领军人物”称号,为“中国淮扬菜五星评委”“中国大运河饮食文化传播大使”。 |
|
|
陆高平,男,车逻镇初级中学教科室主任,他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大胆提出了“数学实验”教学理念,成功申报江苏省农村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基于实验的数学课程建设》项目并获百万资金资助;在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论文,是教科研方面的行家里手。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中小学科技辅导员、扬州市特级教师,为扬州市第三期省特级教师后备培养对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