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微信群,姨姐上传了一段姨娘边歌边舞的小视频,一脸的笑容给人温暖祥和之感,一副清亮的嗓子洋溢着精气神,一个自信的动作彰显着丰厚的人生底蕴,赢得满堂的喝彩和掌声。
姨娘退休前是乡村的普通教师,退休后定居高邮市区。教了一辈子书的姨娘,已是霜染两鬓年逾古稀,但身板硬朗,神采轩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走出了自己的品位与精彩,让我们晚辈心生羡慕,更为她的晚年生活叫好!
记忆中,姨娘是家庭的“主心骨”“顶梁柱”,把一份责任和希望扛在肩上。家里家外都要去操持、打理,教书育人桃李天下,主持家务扶老携幼,营营逐逐、忙忙碌碌。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生命匆匆,时光的车轮驶入了黄金秋季,姨娘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退休生活,用幸福的脚印丈量老年的日子,把黄昏闲暇的时光谱写成一曲硕果累累的金色的秋之歌,诗意盎然。这些年来,姨娘一直保持着老知识分子的良好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翻阅当日报刊,坚持学习,关注时事政治,留意社会动态。人虽暮年,却有新思想、新观念,紧跟着时代发展潮流。我年少离家,远走天涯,却和姨娘亲近,每遇事业上的坎坷、挫折,家庭的烦琐、无奈,都喜欢与姨娘拉呱交谈。姨娘侃侃而言,能把人情和事理分析清楚明白,让我找到共同语言,产生思想上的认知和共鸣,顿开茅塞,豁然恍悟。
姨娘的物质生活不是很富足,微薄的退休薪水维持着生计。姨父入赘于家,是个单一的手艺人,对姨娘甚是依赖,姨娘不做饭,姨父只有吃面条。姨娘大半辈子的时光是在乡下工作、生活的,定居市区后,因了她的古道热肠、抱诚守真,很快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一群和谐融洽的老人相聚一起,成立了民歌队,寄情歌舞,老有所乐。甚至在高邮小有名气,四乡八里有个活动,也邀请民歌队捧场助兴。姨娘把城市快速发展的喜人变化、农村翻天覆地的崭新面貌和身边的善行之举、感人故事,写进歌词,谱在高邮民歌的曲调里,纵情放声而歌,赞美太平盛世,歌唱新时代、新生活,用演出舞台,传播新思想、正能量,启迪、感染周围人。有一年回乡探亲,偶遇姨娘在乡下演出,朴实的唱词不做作,优美的曲调不刻板,入情入境,让我耳目一新,折服姨娘的这份宁静淡泊、乐观豁达的健康心境、人生态度。
迟暮之年,姨娘找到了老人生活的坐标和乐趣,用自己的歌声为社会发挥余热,为自己人生道路上又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落红芬芳,流年匆匆,春华成秋碧。正是,人生老也俏,笑看晚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