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豆腐西施
  □  陈红梅

  卸甲庄是个老庄子,曾是乡政府的所在地。随着政府的搬迁,以及近年来农村人口的逐渐减少,昔日的繁华已经落尽。庄子上十字形的街道孤零零地躺在那岁月的长河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街道两边有供销社、大会堂、理发店、烧饼店、粮油店、缝纫店、医院,庄子后面还有座大庙。每逢遇到烧香的日子,庙里庙外热闹非凡,人声鼎沸。

  最热闹的就是十字街心了,每天早上卖肉的、卖鱼的、卖小菜的、卖烧饼油条的,还有卖豆腐的,会从不同的角落聚集过来。一些闲得无聊的老人会开会似的如约而至,在这里集中谈论着各种各样的大事小事。

  在十字街心卖豆腐的有两家,翠花就是其中之一。翠花姐妹四个,她老大,初中没有毕业就回家帮着父母磨豆腐卖豆腐了。每天两担豆腐,一担翠花在街上卖,一担父亲挑着走村串户。翠花人不大,做生意很在行,两分钱一块豆腐,顾客少个分把分的,她从不计较。遇到年纪大的,她会多给块把豆腐。每天,她的豆腐都会在她甜甜的微笑里提前收摊。因为她的年轻漂亮、热情大方,大家都叫她“豆腐西施”。

  翠花结婚了,因家里没有男孩,她招了个上门女婿,老公是个木匠。婚后她继续卖豆腐。由于父亲身体不好,她和父亲交换了角色。从此,翠花半夜起来磨豆腐,白天走村串户卖豆腐。

  “卖豆腐吆,豆腐、百叶、老干子喽!”女高音一般的叫卖声,听起来极有韵味,袅袅地在村落的上空迂回飘荡,“豆腐西施”的名字也飘进了家家户户。

  翠花风雨无阻,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她走村串户一天不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哪一天如果翠花豆腐担没有来,人们会不习惯,   “咦,今天好像没有听到豆腐西施来卖豆腐吧?”

  “是没来,我准备捧两块豆腐烧汤嘞。”

  “我想买两张百叶炒青菜的,等到现在也没有来。”

  ……

  她的豆腐连同她的叫卖声,已经很自然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了村庄里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如今翠花已年近花甲。儿子大学毕业后在苏州工作成家,儿子媳妇让她老两口去苏州享享清福。她说她要卖豆腐,一天不卖手痒痒的。儿子说:“超市的豆腐又白又嫩,还便宜,你那个豆腐还有人要吗?”

  “有啊!那次你们结婚我停卖了一个星期,再去卖豆腐的时候,好多人都问我怎么那么长时间不来,把他们脖子都盼长了。张庄的李姐说她孙子闹了几天,不肯吃超市的豆腐,就要吃我的豆腐。陈庄的李大爷宁愿不吃豆腐,也不去超市买豆腐。你看你妈的豆腐也有粉丝团了。”说着她笑了起来。

  “为什么啊?”儿子惊讶。

  “用他们的话说,那是我的豆腐有豆腐味呗!超市的豆腐没有!”她非常自信地说。

  还别说,超市的豆腐是嫩嫩的,但鱼汤炖豆腐再怎么炖,豆腐就是没有一个孔,鱼的鲜味不能进入到豆腐里面。她的豆腐炖出来的鱼汤完全不同,鱼汤奶汁一般浓浓的,豆腐千疮百孔,完全被鱼汤浸润,吃一口软、嫩、鲜、香。

  翠花磨豆腐二十多年如一日,泡豆、磨豆、吊浆、熬浆、点卤、出豆腐,每道工序她都一丝不苟。唯一改变的是随着老庄上人口的急剧减少,她家的豆腐摊跟着肉摊鱼摊一起撤了,每天的两担豆腐也改成一担了。翠花跑的村庄自然多了起来,老伴心疼她,给她买了辆电动三轮车。   

  冬日的早晨,寒风凛冽,滴水成冰,翠花骑着电动三轮车,亮开了清脆的嗓门:“卖豆腐吆,豆腐、百叶、老干子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豆腐西施
初为人师
笑看晚霞红
煤油灯下的晚自习
三月
晚年(外二首)
高邮报副刊03豆腐西施 2018-03-20 2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