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出门打快车,司机自我介绍说是北京人,陪着妻子人才交流一起来到扬州。当我问及他对扬州的印象时,他就说了一个字“闲”。闲与忙相对,即是无事,也有清净与安静的意思。北京人在扬州,不知他所说的“闲”字属哪一层意思。
“闲”,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清浅”的生活态度。很多年前读《菜根谭》,感触于“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一副对联,只寥寥数语,却道出了一个人对待事物淡泊自然的态度,遂将“舒”作了女儿的乳名。
有人说酒是一群人的寂寞,茶是一个人的喧嚣。饮茶的陶渊明“采菊东南下”,饮酒的孟浩然“把酒话桑麻”,一个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一个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们之后田园诗才独成一派。隐逸山水、闲话田园成为孤独文人、寂寞学者无限向往的境界。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就是这样的饮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虽名满天下,内心深处注定是寂寞孤独的,其晚年逗留于皖南留下的大量诗篇,也处处透着闲情。曾七临宣城的他写下了《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的名篇:“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独坐敬亭山》更是闲到了极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有眼,词有肠,文有心。诗中有禅意的王维也曾有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佳句,其中也是一个“闲”字了得,只是这“闲”显得虚无缥缈,缺少一点人间的烟火、生活的原味。元稹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是美人迟暮,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闲”;辛弃疾的“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闲”;而独坐敬亭山的“闲”,则如闲云野鹤归去,唯有“我”和山相看两不厌,目中无人,心中无事,物我两忘。
柳宗元的诗中也有闲。无论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还是“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诗中看似闲情,却分明铺满了人生世事的境遇,显现出的是对一个精神个体剪切碾压后的生命张力。
将“闲”字诠释到最高境界的是苏轼。“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政治理想跌入低谷,成了一名“闲人”,他在城东一块废弃的兵营上开荒种地,春天一片绿,秋来满地金,“东坡”这个名字从此在中国的历史上响彻千年。苏轼《致范子丰书》说:“临皋亭下八十余步,便是大江……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着就是主人。”苏公说自己是闲人,显然不是无所事事的人。他所说的“闲”是远离政务,身处江山,却乐于生活。他潜心静观天地万物的律动,应对纷沓而至的灵感,便再也没有了追逐名利的匆忙。也正是在黄州这段“悠闲”的岁月里,让他的文学造诣达到了巅峰,他用绝无仅有的个体生命告诉世人:生活远比功利更宽广。
闲情逸致,安静泰然,看花开无声,雁过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