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水平,因此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识字,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课题,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下面我就本人在近期的识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让趣味进驻课堂,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结合教材特点,可以通过观察插图、做游戏、唱儿歌等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识字。如在教学“口、耳、目”这一课时,我在开课初,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象形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学生想象合理,有话可说,说得正确。为了巩固所学生字,我带领学生玩“找朋友”游戏,我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唱歌:“耳朵耳朵在哪里?”请会的同学上台指出“耳”字,指得正确就当小老师带领学生读两遍,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有趣、有效识字。
二、识字方法丰富多彩,让学生体验识字的快乐
一年级上册识字由原来的400个减少到300个,识字课虽增加了,识字的数量却减少了,这说明新教材更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和方法,如字理识字、传统蒙学识字、看图识字、形声字识字、事物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猜字谜识字等等,让学生在符合情节的条件下,采用正确的识字方法,有趣味地、轻松愉快地将汉字熟记于心,并能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字。在教学象形字如“火、山、石、木”等时,我引导学生把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我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三人众,三木森”,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
三、 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在生活中识字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识字途径。这正印证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指导思想: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我们应该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部编教材设计了“识字加油站”,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不同渠道识字,各种媒体、身边生活甚至我们自身,处处都是识字的资源。另外“展示台”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语文学习成果的平台,同时也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识字。比如,从其他学科的课本中识字;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我们还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