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组织统筹,成立城市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城市发展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统筹组织领导我市城市发展工作,定期研究城市发展重大决策。下设城市发展办公室,协调和执行城市发展事项,整合现有研究机构,成立城市发展研究机构或指定专人研究城市发展工作,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城市发展研究,市级层面重点是重大决策和完善体制机制。
二、强化规划地位,不断完善规划体制机制。关于体制方面建议:加快“多规合一”步伐,着力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合一工作,实行各类规划无缝对接。同时要对我市中心城区进行总体设计,用城市总体设计引导项目工程设计,确保一张蓝图建到底、绘到底、管到底。关于机制方面建议:在规划顶层层面设计上借鉴句容市的做法,聘请一位国内知名规划专家担任城市总规划师,作为我市城市规划方面“参谋长”,避免战略层面犯错误。适度增加规划编制,在规划部门内部推行一般性行政与技术性行政分立做法,为规划人员时间精力上松绑。为达到多数人参与规划,提升规划效果的目的,建议在规划部门这个层面征求三方面人群意见:一是相关部门的意见;二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的意见;三是专家意见。涉及重大规划应当主动听取人大和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重大项目或认为有必要的项目要推行“事后复盘”制度。政府提出城市发展研究课题,向社会机构邀标,购买研究课题成果。
三、强化功能定位,不断推进产业强市战略。一是坚持“功能互补、特色产业、错位发展”的城市一体两翼功能定位。东部新城应当着力打造成行政、商务和科教文卫体中心,以发展三产服务业为重点,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两翼定位为以二产为重点,加快本区域资源整合集聚,加快工业区综合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快速推进产城融合步伐。二是呼应省江淮生态经济区战略,启动高邮湖风景区战略规划研究。将古城、运河故道、老湖滨庄台和船闸周边农户房屋、马棚清水潭景区、界首芦苇荡湿地公园、新民滩、神居山景区等统一规划研究,形成一个大规模的集休闲、娱乐、旅游的高邮湖百里生态旅游景观带。三是进一步做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研究古城保护和开发关系,加快旅游开发步伐。沿傅公桥路、文化宫路、蝶园路向西不再进行大的开发建设,有计划分年度地进行古城风貌修复,优化老城车行系统,控制机动车辆规模。
四、强化东部新区规划统筹,不断提升现代城市品位。一是统筹好新区的空间、规模和产业关系。做到人口规模有数。新区是行政、商务和科教文卫体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根据空间现状,我市宜突出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模式,不适宜走低容积率开发的模式。二是统筹好规划与建设开发的关系。东部新区应整体规划研究,做好与老城区、开发区和城南新区规划的衔接。统筹好房地产开发,坚持经营城市意识,有计划性地安排土地上市,控制好房地产开发速度,提升住宅小区规划品质,打造优质楼盘。三是坚持公建设施先行做法。将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摆在优化规划建设位置,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加快关系民生的配套工程的建设。掌控好建设的时序、把握好推进的节奏。对暂时没有想清楚、看明白的地方要坚决“留白”,给中心城区未来发展留下建设空间。四是坚持“自然、生态”的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盐河风光带。盐河风光带应按照大堤自然走势,保持现有河道的自然生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河滩、湿地、水面等多种形式的生态区域。统筹规划建设亲水广场、文化主题公园、专题博物馆等区域和设施,努力将盐河打造成“高邮外滩”。 五是要进一步优化提升西部老城区的宜居宜业水平。编制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规划。进一步健全老城区道路交通、给排水、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等设施配套,在改善老城区居民居住条件同时,适当调整用地结构,建设短缺的公共基础设施,补齐老城区短板。
五、强化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水平。一是加快建管分离机制建立,推进四大国有公司实质运作。二是择优选用水平高服务优的设计院,对优秀的设计院可以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这样设计人员对高邮情况能够做到熟门熟路。三是择优选用工程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队伍,探索优质优价的建设运作模式。四是注重建设人才培养和使用。五是探索城市管理新路径。在加快中心城区开发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中心城区的管理、服务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不断优化中心城区的软环境。
市政协城乡联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