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叉鱼
  □  姚维儒

  单位门前有条小河,早先是条灌溉渠,城市东移马路拓宽延伸了,为美化环境,几年前这里还安装了仿大理石的栏杆。一天下午,偶见许多人在小河边驻足观望。噢,原来是在看河里一条黑鱼及一群鱼乌子。要是放到以前的乡下,早就会有人迫不及待地回去拿鱼叉了。

  我当知青时,先插队在司徒耿庭,因知青屋失火后迁至官垛。耿庭、官垛都是大庄子,两个大队都有广袤的草田。草田在那时可是农民的半个钱袋子。草田,也叫荒田、草荡子。由庄台往北眺望,春天是一眼看不到边的翠绿;转眼到了夏天,又变成丈把高的青纱帐了;秋天的芦苇是满眼的青灰色调,它们在风中集体摇曳着身体,绒绒的芦花也在有节奏地摆晃着;到了初冬,草田又成了灰茫茫的一片。这时农田里已经没有什么活干了,生产队便开始派人到草田割芦材。芦材能卖,能编窝茓、芦席或打芦材络子,芦材下脚料是下锅塘的最好燃料。

  这里河港汊渠多,鱼自然不会少,这也练就了农民的捕鱼本领。约有半数的农家有渔具,不用时渔罩就悬挂在屋梁上,渔叉与撑船篙一起搁在屋沿下。喜欢弄鱼摸虾的有时上工都捎带着渔叉。

  黑鱼有爱到河边浅水处晒太阳的习性。一天午后上工的路上,我发现有一条大黑鱼静卧在河边。正当我兴奋不已时,二队的一个农民已提着一把渔叉轻手轻脚地过来,并用眼神示意我别动。原来他早就发现了大黑鱼,急忙跑回家取了渔叉来。只见他悄悄绕到大黑鱼侧面,等走到距离大黑鱼最近的地方便停了下来,双唇紧闭,面色凝重,目不转睛地紧盯着大黑鱼。然后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渔叉高高地举过头顶,猛地朝着大黑鱼扎去。随着“哗”的一声响,平滑如镜的河面破碎了,被刺中的黑鱼,在水里不停地挣扎着,从它扎伤处流出来的血把河水染成了一缕缕的红色。

  叉鱼这活儿,既刺激又快乐,也考验着人的智慧、耐心,有时为守候一个“猎物”要花费一两个小时。叉鱼还是大有学问的。下叉时要比看到鱼的实际距离稍近一点、深一点。由于光的折射,我们在水面上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要高。若是遇到目标远的鱼,则飞标似的放过去,有的还在鱼叉的竹梢上系一根细绳,便于回收。如法炮制,我居然也叉到过鱼,体会到取鱼更比吃鱼乐的愉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特别报道
叉鱼
九十也不惑
走进老区(歌词)
上学路上
少年赶集
教师
桂香馥郁的思绪
高邮报副刊03叉鱼 2017-09-26 2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