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从警10年,调处矛盾纠纷700余起—— ~~~
从警10年,调处矛盾纠纷700余起—— ~~~
从警10年,调处矛盾纠纷700余起—— ~~~
2017年09月2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警10年,调处矛盾纠纷700余起——
朱今斌:社区里的“调解专家”
  9月8日下午,我市公安局送桥派出所门前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送桥镇居民关海(化名)将一面写着“经济纠纷祸端起 神警出击账目平”的锦旗送到该所民警朱今斌手中,并紧紧握着他的手,连声道谢。

  朱今斌,送桥派出所第七警务区社区民警。他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军官,2008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从警以后,他扎根基层,从事最平凡的社区警务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在同事眼中,他是“矛盾调解能手”;在辖区群众心中,他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调解纠纷,找准解决争端的“钥匙”

  关海是送桥镇一家灯具公司的业务员。2010年以来,他与该灯具公司有多次灯具加工和营销合作活动,出于信任,双方一直未结清往来账目。后来,双方在结算余款时,账目出入悬殊,关海认为灯具公司欠其100多万元,而灯具公司一方却说关海欠公司20万元。

  去年年底以来,关海多次前往该灯具公司讨要债务,双方因此产生矛盾。虽然派出所辖区民警多次处警调解,关海也在法院申请了诉讼,但由于双方债务时间跨度大、往来账目混乱不清,事情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今年7月31日,关海再次前往该灯具公司负责人家中讨要债务,期间双方产生冲突。“老朱,这事请你去处理一下,一定要帮双方协调好矛盾。”事情发生后,派出所负责人想到了朱今斌,并点了他的“将”。

  虽然不是自己管辖的事情,但朱今斌想都没想就将差事应了下来。因为他知道,这起矛盾如果调处不好,很有可能影响两个家庭的安宁。

  “双方的矛盾关键在于账目不清,只要理清他们的往来账目,就好办了!”朱今斌立即约谈了双方当事人,一边进行劝导安抚,让他们冷静面对,积极配合化解矛盾;一边调查了解事情的原委和双方的诉求,寻找解决争端的“钥匙”。

  此后的十天里,朱今斌一趟趟往返于双方当事人之间,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劝说,一回回认真细致地帮助双方查账、对账。根据银行记录、财务簿册、账本等材料,朱今斌终于帮双方将2010年以来的往来账目整理了出来。接着,朱今斌又动用私人关系,请来自己从事灯具行业核算的同学,用两天时间对账目进行了评估测算。经过核算,该灯具公司在缴纳税款后,应偿还关海80余万元。  

  最终,关海和该灯具公司都对核算后的账目无异议。8月25日,双方在朱今斌的见证下,就余款偿还等协商一致,并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

  连续20多天的调解,让朱今斌精疲力尽。但看到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他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社区工作,耐得住寂寞、对得起群众

  “调处矛盾要有耐心、公心,服务群众要有热心、真心。”10年的社区警务工作经历让朱今斌从“门外汉”成长为社区警务能手和调处矛盾的“行家”。他常说,社区工作大多是琐事、碎事,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对得起群众。

  无论是辖区企业,还是普通群众,朱今斌在工作中都一视同仁,抱着“交朋友”的心态与人相处,以一颗“公心”处理每一件事情。  

  送桥镇居民陈某2008年因伙同他人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成为朱今斌辖区的监管矫正对象。朱今斌接手后,立即对其进行了家访,在得知其没有工作后,主动为陈某联系学习电焊工事宜,并每月坚持与其见面谈心,了解情况,耐心教育。很快,陈某熟悉了电焊业务,并做起了小工头,生意越来越红火。现在,每次看见朱今斌,陈某都感激万分。

  工作以来,朱今斌的电话簿记满了辖区企业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和财会人员的联系电话号码。他还有一本厚厚的社区群众走访登记簿,上面记满了居民的电话号码和相关资料。辖区居民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群发短信:“我是送桥派出所第七警务区社区民警朱今斌,如果您需要帮助,请拨打我的电话,我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朱今斌也因此被辖区群众称为“有心人”。他的电话还被同事们戏称为“第二报警电话”。很多时候,辖区群众遇到事情,总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寻求帮助。

  10年来,朱今斌调处矛盾纠纷700余起,每年为群众办理护照、身份证、驾驶证、暂住证等500余人次。在一件件小事中,朱今斌将管理变成服务、变成关爱,他的社区群众满意度测评近年来一直位于全局社区民警考核前列。

  为了工作,亏欠最多是家人

  “当时,我在部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朱今斌感慨地说,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家庭,后来他选择了转业到地方。可没想到的是,回到家乡当了警察,朱今斌却更忙了,依然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在家人身边。

  “白天是完全指望不上,周末也常加班。难得有时候晚上不值班回了家,夜里一点多钟,一个电话就能把他叫走。”朱今斌的爱人说,他们夫妻俩都在送桥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忙起来,根本顾不上正在城区读高三的儿子。

  朱今斌说,工作这么多年,他对得起每位办事的群众,却始终觉得亏欠家人太多,特别是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太少。他表示,等十九大安保任务结束后,一定抽空好好陪陪家人。                  尤宫新  王小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教育园地
   第07版:专版
   第08版:特别报道
6旬老人的“跑马”历程
朱今斌:社区里的“调解专家”
时广平:创业致富不忘本
高邮报特别报道03朱今斌:社区里的“调解专家” 2017-09-21 2 2017年09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