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李大千的名字,是在30多年前征集界首乡师资料时。李大千曾任该校美术老师,又因他是高邮人,故印象格外深。最近几年,高邮城李氏家族修谱,联系到李大千在北京的后裔。李大千的儿子李成兴捐赠了不少李大千的书画篆刻作品,以及与徐悲鸿、潘玉良、吕凤子、启功等名人的往来书信,让我们大开眼界。我相信李大千是民国时期高邮籍最牛的书画篆刻家之一。
出身书香门第
李大千的七世祖李震,字苍雷,号簋竹,江南省高邮州人,康熙中期在世,庠生,有《艺园初集》《艺园续集》《骈传文集》《扶余诗集》等作品传世。其子必豫、必恒皆有文名。李必豫,字中州,国学生。《高邮州志》录其诗。母病卧床,凡动作必力任其劳,孝名乡里。李必恒,字北岳,改字百药,晚号樗巢。常州沈德潜选刻《国朝诗别裁集》,录其诗22首。与王渔洋并称诗坛盟主的商丘宋荦编刻《江左十五子诗选》,录其诗l32首。其女儿及孙子李基简、 重孙李贡均为诗人,一门诗作颇丰,清代《高邮州志》 均有记载 。
李大千的祖父李曾寿(1840-1922),字石君,别号养先子、袖石山人,博学多才。他的诗得其祖父李必恒的遗韵,书法宗师二王,精于秦篆汉隶,笔力苍劲雄浑,评论家说他有“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墨画山水,挺拔有力,所画墨梅,笔致秀逸;所作金石篆刻,奏刀运腕,淳朴有力。他以教书为生, 布衣蔬食,轻视科举,淡于荣辱。邑人夏子鐊任山西主考时,两次登门,拟聘他为幕宾,他都婉言谢绝。宣统元年(1909)撰《七十述怀诗》云:“田园不梦想,老屋得棲身 。厨罕鱼肉味,寒暑衣难更。墨戏书与画,非关声与名。”又云:“帆影往来风顺逆,人情甘苦命参差,我去家近珠湖岸, 一把渔竿手自持。”这种忿世嫉俗之情,在巧取豪夺、卖官鬻爵的封建社会末期,应属少见。著有《墨戏轩吟稿》《石君题画录》《墨戏轩印谱》等。
李大千的伯父李乐山也是一位金石家。《秦邮续帖》是清光绪年间,高邮知州龚定瀛邀请李乐山将宋苏东坡、黄庭坚,明宋濂等名人墨迹镌刻成碑石传世,现镶嵌在文游台主楼一楼东西两侧墙壁上,供游人参观。李乐山还在茶杯上瓷刻花鸟画眉 。
在李大千的兄弟辈中,李文超已将金石作品编成印谱,李文镇也是书画家, 也刻印章。生在这样一个能诗善画爱篆刻的大家庭中,李大千从小就对书画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艺术成就斐然
李大千(1907-l983)名文晋,字大千,号铁父、江左印人、笑笑老人,高邮人。自幼随祖父李石君学习诗文书画, 1922-1926 年到江苏丹徒六中读书,深受吕凤子先生教诲,1926年考入杭州西湖前国立艺术院国画系,亲得印学大师吴昌硕先生教诲;1927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师从徐悲鸿、潘玉良、吕凤子等大师;193l年毕业后,先后在威海卫公立师范学校,江苏省立淮阴师范附属小学、省立界首乡村师范学校、泰兴第四临中任教员、艺术导师、校长等职。l946年抗战胜利后,他应徐悲鸿先生邀请,会同黄宾虹、李可染、吴作人、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董希文、艾中信等著名画家任教于北平艺专,随之举家移居北京。建国后,北平艺专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l95l年至l954年,李大千由文化部调河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兼文物鉴定、省博物馆指导 ;后因病回京治疗, 曾在京创办大千实用美术补习学校;l983 年病故。
李大千先生是近代书画篆刻大师,亦擅长文物鉴定,时贤誉为“江左四大印人”之一。由于他家学渊源,又刻苦钻研,造就了扎实的艺术功底,篆刻刀法极苍老古雅,深得名人喜爱。著名鉴赏家张伯驹称: “今见江左印人李大千君治印,存有印谱一册,盖出入于皖浙东派之间者,凡文学艺术或宗一派,必能出乎规矩之外,不失于古,而后始能变能化。”“大千治印既成名,年逾七十犹孜孜不倦而不自高,得之矣”。界首乡师同事萧长迈题: “挥斥铁笔深入里,颉颃西泠成一体,钻研籀篆撷众长,直追秦汉令人喜。”奉化雪窦寺住持大醒和尚对“一指禅”作法尤为爱不释手,“读此印精神大快!山野能得一印如此,于愿足矣!”其次,他善于以篆隶笔法用于书法与绘画,主张“作画者必先习字,以习碑为宗,书法娴熟,基础稳固,始可操笔作画、治印”。他的门人董长庚赞叹:“论者谓其远驾秦汉,名列江南四大印人之一”。“信手遣兴之作,笔墨雄浑,格高意远,虽属册页,宛如大幅,盖气势使然也。”界首乡师校长吴学培是刘海粟的学生,擅长书法国画,他书写一首《研隐铭》赞昔日的部下李大千:“万顷波涛归笔底,一天星斗落池中。蕉荫梦觉春无主, 闲写兰亭第几通”。
再次,李大千锐意创新,每以治印的魄力,篆隶的字法与刀法,古朴的气韵与趣味,以区别“乌、光、正”,而独创“淡、毛、斜”体在艺林独树一帜。清乾隆、嘉庆之际,书写大卷,莫不以“乌、光、正”为时尚,而李大千“淡、毛、斜”反其意而行,一印既成,不徒以形体完整, 而在其内涵与古意。著名画家黄宾虹赞曰:“捧观大作,篆刻古气磅礴,钦佩之至。郢之大匠,运斤成风,知由錾垩不伤鼻,而可见其刚中之柔,最不易到 。金石书画本是同源,清二百余年,惟金石家画差强人意。请教以为然否。”沙孟海先生亦题词:“古彩扬新姿”,给予高度评价。“淡、毛、斜”也为后人导一先路。他作画起稿构图,改用根据线,一洗前人传用方格放大之习法,堪称革新。
李大千个人著作与代表作品有:研究篆刻、治印的《雕虫鼓吹》又名《治印概况》;研究種鼎铭文、石刻碑碣的《金石剩目》;《中国美术史讲义》《美学概论》《劳美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千行卷》《大千印谱集》《国画一双鱼、古松、墨荷》等。
名人书信为证
李兴成捐赠的书信原件涉及的名人有徐悲鸿、潘玉良、吕凤子、黄宾虹、韩国钧、大醒、启功、靳志、张伯驹、沙孟海、张书旂、娄师白等,由此可见,李大千先生的交际范围很广、层次很高。
美术大师徐悲鸿高度评价李大千的艺术成就,他写道:“文晋弟鉴,得书良慰。十余年来,弟猛进若是,且于抗战艰苦期间不废所学,吾心滋悦。”并指导这位得意门生:“皖省最大艺术家应推邓完白,其书法可绍蹤汉人,其治印亦独成一派;其外则安吴包世臣,亦一代之雄,弟当注意及之。治印一门,当代为盛,若乔大壮、彭汉怀、杨仲子、陈子奋、寿石工、汤临泽,皆不让昔贤,惜弟未能多见其作品也。”希望他开拓眼界,取他人之长,进一步提高自己。
著名女画家潘玉良收到李大千的篆刻作品,回信称: “文晋同志, 署中游九华返京,匆匆即到申授美专暑期之课,间小有不适,故屡欲奉复而辄中止,贵恙愈后身体已否复元?所见金石之技,大有可观,至佩至佩!此次九华作画三十帧,有假来京,请到舍一览也。此致大安。玉良白。 赞化附笔问好。 九月五日”。赞化者,潘玉良先生潘赞化也。
著名国画家吕凤子将自己的《中国画法说》与瞿秋白的刻像一幅赠送给李大千,附信称:“文晋弟,三书均悉。我原写《中国画法说》,因病辍写已半年,最近作画亦时作时辍,绝少佳构,臂战目昏,画仅见意而已,虽欲强写形色不可得,弟索画,容有兴时为之,幸勿迫促。此讲义系初稿,待修正处尚多,句读为缮写者所加,亦多错误处,希改正。附赠瞿秋白刻像一幅,收到即复。凤子九月十日苏州 。”
著名书法家启功与李大千切磋技艺,交往频繁,其信曰:“大千先生,枉顾失迎为歉!惠示及尊刻印拓,俱拜悉,刀法古朴可佩!命写‘蜗庐’二字横额,如命写上,即希指正!九成宫旧拓想必可观,以后有机会定当一饱眼福。功最近将到本单位校阅印书校样,当即住于单位,以免往来之劳。在家校对,无书可査,是以不便耳。惠示将于三十一日枉顾,恐失迎迓,用特奉闻。一俟秋凉当趋候,印拓不知应如何题,亦不知是册页,还是单片,且功于刻印全属门外汉,亦不知应题何语,敬先奉檄,以后稍学印学,再为着笔何如?匆此奉复,即致敬礼!弟启功谨上 功年初逾六十三周,学植尤为浅薄,尊移过谦,谨用奉壁!又及。”
“四川有大千张,爰与余同室,且共事艺专,喜赋一绝,兼酬啸仓(李子啸仓有联句云,张大千,李大千,张冠李戴)”三蜀三吴各一天, 论交应合有前缘, 西方自古尊迦叶,太一何妨两大千。这是李大千《戊子北平初稿》中的一段艺坛佳话,载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的《李大千书画篆刻》一书中, 存此乃博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