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炎炎夏日防中暑
  高邮市中医医院 名医馆 主任中医师  丁国培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出现障碍而发生的一组综合征。年老体弱的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营养不良者、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以及较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或久在室内通风不良者,常易发生中暑。

  中医药认为,夏天感受暑邪而得的病,叫暑病。暑病来势凶猛,变化急骤,往往暑湿兼病,一般可分为伤暑和中暑两大类。伤暑是暑病轻症,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寒、头昏脑胀、倦怠乏力等,此类患者只要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加强通风,喝些清暑饮料,服些治暑药物,症状即可消除。中暑又分阳暑、阴暑、中暑动风三种。动而得之为阳暑,暑日当空,长途远行,或于田野烈日下劳动,或在高温工作环境下时间较长,感受暑邪热毒,突然出现身热面赤,头痛头晕,大渴大汗等。此类患者应速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先进行物理降温,同时服用清热祛暑饮料。静而得之为阴暑。当暑之时,人们畏暑贪凉,不避寒气,或于深堂大厦中,或于风地树荫下,睡眠时电风扇强吹,或空调温度过低,或夜晚在阳台、巷头,路边乘凉过久,以致于寒邪袭于肌表,热闭于内,阳气不得舒展而发病,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无汗,身形拘急,肢节疼痛,不思饮食等,此类患者应及时找有经验的中医医生诊治,疗效较好。中暑动风为阳暑发展而成的重症,主要症状为突然晕倒,四肢冰凉,呼吸加快,出现手足痉挛等症状,应一面立即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患者清醒,一面拨打医院急救电话,送医院急诊。

  预防中暑的方法较多,一是要因人而宜。避免午间外出,如需外出时应根据自己的体力,决定行程长短,不要疲劳。做好衣服防护,穿深色棉质衣服,戴上透气性能较好的凉帽,打太阳伞等。二是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高温作业的人,宜多喝解暑饮料,如大麦茶、绿豆汤,亦可用淡竹叶、西瓜皮、冬瓜皮、丝瓜皮洗净后煎汤饮用。中医有春夏养阳的说法,夏天饮用生冷苦寒食品、药物也要适度,否则会伤害脾胃或损伤人体的阳气。三是随身备些药物,可选择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人丹等一、二种以备急用。

  作者简介:

  丁国培,主任中医师,扬州市中医学会理事、高邮市医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邮市名中医。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曾师随赵养生、童和斋等老中医侍诊。并到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师从徐嵩年、陈以平等教授进修中医肾病,深得其传。从事中医工作几十年,在内科疑难杂症临床方面颇有建树。对急、慢性肾小球疾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治研究颇有见长,愈病日众。此外,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胃病,慢性腹泻等方面治疗效果显著。先后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撰写的《略论肾小球疾病从脾论治》、《辨治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31例》、《外感咳嗽辨治析微》等文章先后获奖,主编《中医预防保健常识》,并参与《中医诊疗学》中草药章节编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教育园地
炎炎夏日防中暑
夏季几种祛暑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夏季老人仍需预防脑中风
夏季话养生
医讯
高邮报专版03炎炎夏日防中暑 2017-07-20 2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