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横泾温家村有一棵长在庄后头,约有200年树龄的黄杨树。这树高6米,中部围径68公分,存活至今,也历经坎坷,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它的忠诚守护人温宜林,与这棵黄杨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黄杨树本是温宜林家传家宝,据老人生前回忆,他的曾祖母是位道教信徒,每逢农历三月十八要去镇江句容茅山赶庙会敬香。有一次返回时,就买了一棵常青花木树,放在手提篮中带回来,移植在天井内。此树生长得特别缓慢,几十年后,经人辨认才知道是黄杨树。传至温宜林这一代已是第四代了。
温宜林为人质朴、善良。其妻丛有堂,是甘垛镇沙贯庄上的大家闺秀,没有生育,只领养了一个女儿,一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温宜林家在1946年土改时被划分为上等富农,祖父温富谐、父亲温良慧都出任过温家庄“团董”(村长或庄头)多年,温宜林是温良慧的最小儿子,继承了父辈的主产(房屋、田契、大型农具),包括传家宝黄杨树。
文革期间,村造反派中有人提议,温宜林家过去是小地主,几代人靠剥削我们贫下中农的血汗钱发迹起家,我们要“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对他家过去的剥削所得进行清算、讨还。于是发动红卫兵组织召开大小批斗会,让温宜林夫妇戴高帽子、挂牌子,勒令他家交出过去剥削所得金银财宝,继而又到他家翻箱倒笼。全面搜查未果,造反派们并未善罢甘休。这时一位雇农出生的温姓某人,是温家村文革领导的头头之一,他信心满满,带着一队红卫兵及造反派以军事化的行动,冲进温宜林、丛有堂这对富农分子家,要把藏在黄杨树底下的金银财宝挖出来。一帮红卫兵干将手拿铁锹、铁叉、钉耙等工具,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挖树寻宝。温宜林夫妇一边扑向黄杨树,一边苦苦哀求:“请你们放过这棵祖传黄杨树,我可用性命担保啊,树下绝对没有值钱的东西!”取财心切的造反派们,根本听不进他们的诉说,其他红卫兵则拖开温宜林夫妇,不一会工夫把黄杨树根下挖了个遍,也未有收获。眼看着百年黄杨树倒下,只有几根根须连着地,温宜林夫妇伤心不已。
据说黄杨树越大越难移栽,它的根系分为“阴阳极”,一旦错位就不能成活。为了不折断仅存的根须,温宜林小心翼翼,尽力将其扶正,恢复原土。从此温宜林对这棵黄杨树更是呵护有加,春天为它施肥松土,夏日为它浇水凉身,秋季为它修剪残枝,腊月为它裹被御寒。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杨树终于站立起来。虽再现了往日的枝繁叶茂,但原本坚挺的身躯却终生弯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民间艺人通过多方打探,找到黄杨树的户主温宜林,说是自己的乐器唢呐坏了,想出千元高价,在黄杨树上锯一段枝回家做唢呐。温老听后,态度明朗地说,黄杨树比我的生命还重要,宁可断了我的臂膀,也绝不能再伤害传家宝黄杨树半枝一叶。民间艺人听后悻悻离去。
2001年阳春三月,黄杨树一派葱郁,不幸的是,八十多岁的温宜林结发之妻先去了天堂,他身患癌症晚期,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这棵和他相依为命的黄杨树。老人在弥留之际,对守在身旁的养女和族人说,我要把这棵祖上的传家宝黄杨树,无偿地奉献给温家人,让它永远守护着温家庄。
此后温家庄进进出出的人群中多了一些陌生的面孔,不时会有人围着庄后头的黄杨树转悠。这些举动引起了温家人的注意与警觉。他们自觉地负起了义务保护黄杨树的责任。2003年冬季的一天,村民温学峰看见在离村庄不远的树荫下,停着一辆牌照为浙字开头的卡车,车上装有一台挖掘机,又看到了几个外地口音的人,神秘兮兮地在比划着。他预料这帮人在打黄杨树的主意,于是电话联系村支部书记龚梅香,向派出所、林业站反映求助,另外安排人员跟踪监视嫌疑人和车辆。派出所警员和林业站站长及时赶到现场,询问了嫌疑人,来者如实供述了想盗挖黄杨树的目的。为首的是浙江温州人,专业从事倒买倒卖名贵古树。几年前他通过网络经纪人介绍,得知这里有棵百年古树,曾来过此地准备出十万元高价购买,但守树老头死活不肯卖。现在据线人说,老头已去世几年了,此树无人看护,便叫来了卡车、挖掘机和帮工,准备乘深夜人们熟睡之时,快速扒开树根,吊起黄杨树开车跑路,但也做好准备,如遇到有人发现,就甩个三五万元或者十头八万的贿赂一下,真没想到温家庄人保护古树的警惕性这么高。
高邮市林业局邀请文保专家对这棵黄杨树做了鉴定,结论是——品名:小叶黄杨;类别:国家二级名贵古树。当年起,就实行挂牌保护。保护单位:高邮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