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5月0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常之物非常观
  □  姚正安

  兴化的亲戚朋友多次邀我看千垛菜花,我都以多种理由婉拒了。其实,是不想去,以为不就是菜花吗,有什么好看的,甚至还写过一篇《不游千垛菜花的理由》。

  我曾于某一年春天去洛阳,洛阳城里目之所及皆牡丹,居家的窗台上,宾馆的大厅里,摆放的都是牡丹。万亩牡丹园内更是姚黄魏紫,蔚为大观,难怪诗人感叹: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洛阳牡丹甲天下,名不虚传。

  我到过仪征的芍药园。千亩盛开,万花斗妍。我欲在花海中寻找最大的一朵、最美的一朵,终究失败了,每一朵都是硕大无比,每一朵都美丽耀眼。芍药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枣林湾。

  比起花王牡丹和花相芍药,菜花算什么?正所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于花,如斯焉。

  我一直没去看千垛菜花。

  四月上旬的一个周六,朋友约我去兴化看千垛菜花。我一口回绝:菜花有什么好看的?小时候,老家的春天里,除了杂七杂八的桃花梨花楝树花刺槐花,看得最多的就是菜花。有大田里的一片金黄,也有路边墙角的星星点点。可以说看厌了看烦了。朋友说,你不要太固执,你说不好看,为什么每天都有几万十几万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兴许有不同凡响之处。你就与我一同去吧,又不花多大本钱。

  想想也是,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而令友人扫兴,好在,千垛菜花之地离我工作的城市不远,驱车一小时不到。

  我们早早出发,九点不到就到了景区正门。买票检票一路顺畅。站在通往景区的立交桥上俯视,一望无际的景区被大大小小宽宽窄窄的流水裁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黄色图案。船在水里游,人在花中走。静与动是那么和谐,人与物是那么融洽。我想用两个字概括我当时的感受:震撼。

  桥上,看黄发垂髫,听南蛮北侉。我想问他们,来看什么,是看水上千垛,还是看垛上之花,抑或是千垛、菜花背后的种种。

  千垛是神奇的,于泽国中兀然生出千万个高高低低的垛子,水是镶嵌的边儿,菜花是垛儿的点缀。说不神奇都不行。

  垛是怎么形成的呢?起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金兀术为了抵御岳家军而挖掘的水上迷阵;一说是原住民为了生存,水中取土,筑成垛子,种植粮食,维持生计。第一种说法是制造的传奇,劳民伤财地从茫茫大水中堆起垛子,能形成迷阵吗?何况北人善骑而不谙水性。第二种说法比较靠谱。然而,不管哪一种说法,都突出了人的创造,都是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对于这份遗产,兴化人不事雕琢,本色呈现,于农事中兴起了旅游。千垛菜花地还是国家级油菜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

  游景区,或步行或乘船。我选择了步行。游船身不由己,步行或行或止,或快或慢,一随己意。那天是多云天气,虽少了艳阳高照,蜂飞蝶舞,倒也惬意。我不停地用手机拍照,好像每一步都是好景致。途中吃一只黄桥烧饼,硬气骨碌的,显然是冒牌货,图个有趣。

  走了一个多小时,疲乏而游兴未尽。单是那清纯鲜美的空气,就让人不忍离去。

  驱车到兴化城里吃饭。兴化的朋友说,在二十天的花期内,游人不少于三百到四百万人,门票收入五千万以上。城里的饭店宾馆日日爆满。

  尽管不虚此行,但我还是想不通。千垛菜花,要说文化,没有多少深厚的文化内涵;要说故事,也没有让人听来津津有味的故事;要说配套,不靠村不着邻,仅仅是最基本的设施而已。

  千垛菜花到底凭借什么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奔涌而来,是灵动的水吗,是灿灿的花吗?兴化人确实用寻常之物造就了非常之观,这是不容怀疑的。兴化千垛菜花已列入国内五大菜花游览胜地。

  相对于牡丹、芍药,菜花实在是太平常了,然而却产生了名花异草的效应,这是为什么?对旅游,我是十足的门外汉,自然说不出其中的道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寻常之物非常观
儿时的故乡
黄杨树
母亲腌制的咸鸭蛋
高邮报副刊03寻常之物非常观 2017-05-02 2 2017年05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