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是高邮的骄傲。说起秦少游,高邮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真得要说出道道来,恐怕也未必了然。秦少游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论家,不仅在青史上留名,在民间也深得人们的喜爱,是江淮地区数一数二的文化名片,大力研究他、宣传他乃题中应有之义。研究主要在学术层面,宣传则须雅俗共赏。要知秦少游的《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对于一般的读者仍然是有较大的障碍的。能不能以一种艺术的、直观的方式去传播秦少游的文字呢?高邮籍文化学者金实秋、黄平主编的《淮海清芬:书画秦少游诗词》作出了可贵的探索。这部画册得以成书,颇费心力,印制非常精美、典雅。在我看来,它有三个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典藏价值。
首先是艺术价值。《淮海清芬》是文学艺术与书画艺术的交融。秦少游诗词文赋无体不工,尤为当红词人,婉约派正宗。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八六子》(倚危亭)、《望海潮》(梅英疏淡)、《千秋岁》(水边沙外)、《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等作品是广为流传的宋词经典,有的还被演绎成现代流行歌曲,传唱于歌坛,如邓丽君演唱的《清夜悠悠》就是改编自秦观的《桃源忆故人》。《鹊桥仙》抒写牛郎织女的爱情,既缠绵,又刻肌入骨,超脱凡俗,成为七夕题材最传唱的作品。台静农先生说得好:“秦观的词之能杰出于一代者,正由其生命的热力,发而为哀乐的歌声。他的词不如苏词豪放,襟怀也不如苏轼高旷,然婉丽与情韵,则非苏词所及。”秦少游《淮海长短句》本身就是音乐文艺的经典,再经过书画艺术的演绎,就拓展了艺术的空间,具有了多元的欣赏价值。本书广泛收集了历代书画名家、学者、官员书写的秦少游诗词文墨宝,古代的有米芾、陈继儒、陈鸿寿、王文治、陈廷焯等,近现代有梁启超、吴湖帆、张大千、沈尹默、台静农、冯友兰、萧娴等,当代有汪曾祺、饶宗颐、沙孟海、何海霞、陆俨少、顾廷龙、蒋维崧、康殷、徐培均、刘艺等,此外还有当今高校著名教授茅家琦、程郁缀、丁帆等,他们的字体画风各异,但都以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演绎了秦少游的文字,达到了众美相集的艺术效果。这里不妨先以董其昌书写的《满庭芳》为例。
少游词云:“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此词意境的感伤优美与声韵的婉转动听结合得非常完美。可惜北宋的工尺谱失传了,不能恢复它原初的音乐状态。但书法可以有音乐的表现力,书法无声的线条与音乐的流动有异曲同工之妙。董其昌是晚明书画艺术的一代宗师,他书写的《满庭芳》法书,可以说大大抬高了秦少游的身价,秦词董字,洵称双璧。用心揣摩一下,我们发现董其昌书法线条的清丽柔美、墨色的浓淡、映带的虚实、布局的匀称合度,竟与少游词的意境绾合得天衣无缝,优美的书风与婉约的词境相得益彰,合之双美。没有董其昌的字之前,人们欣赏到的《满庭芳》是声情之美,有了董其昌的字,《满庭芳》又获得了新的艺术形式,越发熠熠生辉!至今高邮文游台还悬挂着“山抹微云”的匾额,就是出自董其昌的手笔。
再看张大千根据秦少游的《河传》词意创作的国画。此画既充盈着传统国画的意态丰神,又糅合了近代西方绘画的素描技巧。
此画的右边配了秦少游的《河传》。词云:“恨眉醉眼,甚轻轻觑著,神魂迷乱。常记那回,小曲阑干西畔。鬓云松,罗袜刬。 丁香笑吐娇无限,语软声低,道我何曾惯。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闷损人,天不管。”画的主体是一个相思的少女形象,她低着头,亸着肩,凝神而立,沉吟往事,她体态袅娜,鬓发如云,有些散乱,暗示出内心的迷惘。秦少游这首花间风味的小词配上画,越发风情旖旎。
《淮海清芬》中的诗画印美不胜收,信手拈来,皆为佳构。不妨再看看当代名家的作品。周翼南的设色美人图依秦少游的《虞美人》词意,用笔细腻,思想开放,古典闺怨中不乏当代女性情思。
北大教授、全国秦少游研究会会长程郁缀先生书写的《人材篇》警句线条挺拔,气韵不凡。秦少游不独工于诗词,也是一个务实的政论家。《人材篇》是秦少游策论之一,文中提出的人才学思想至今仍不过时。程先生的墨宝可以让读者管中窥豹,认识不同面目的秦少游。《淮海清芬》中也有部分篆刻作品,戴春帆的篆刻颇引人注目,“纤云弄巧”古朴而富于巧思。
其次,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首先值得一提的文献价值,主要体现在版本校勘上。如秦少游写于郴州的《踏莎行》,经苏轼题跋、米芾书写,被誉为“三绝”,如今郴州的苏仙岭有“三绝碑”。碑刻的词与通行的《踏莎行》在文字上有差异,这样就为《踏莎行》提供了校勘的版本,读者可择善而从。
另外,这本书以感性、直观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了秦少游在审美接受中不断经典化的历程。秦少游虽为北宋名家,但他的经典化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穿越了古今。
历代书画大家在艺术创作时不约而同地关注到秦少游,这本身就是对秦少游的偏爱,于是在时间的长河中连续不断地演绎秦少游的艺术情境,秦少游也就渐进地获得了经典化。当然,经典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淮海清芬》何尝不是对秦少游经典化的呈现呢?
再次,《淮海清芬》具有不俗的典藏价值。这一点其实不用我饶舌。此书格调高雅,书中收集到的历代秦少游诗词书画不少皆为珍品,有的是第一次亮相,规格之高,阵容之强,价值之大,不言而喻。一杯绿茶,一册在手,不禁令人沉浸在少游诗词和书画艺术的意象世界中浮想联翩,他那“挥毫春在手,岸帻海生云”的豪情胜概宛然如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