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一进入三年级,我就努力将他们带出课堂,让他们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中,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验来获得具体的素材和丰富的体验。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我要求孩子们试着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田野观察日记的形式展示出来。
一、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写田野观察日记的兴趣,我挑选出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日记类文章,推荐阅读;并利用晨会课、大课间、作文课等时间,将同龄孩子的优秀习作大声阅读,希望借助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三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差,刚开始写田野观察日记时,难度相当大。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进行田野观察日记的写作:孩子们事先准备一张大白纸、钢笔、几支彩色铅笔……接着就开始回忆,自己所见到的最喜欢的一株植物的样子,然后在这张白纸上将这株植物画(简单的儿童画)下来,再用彩色铅笔涂好色,最后用语言进行描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能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详实地进行记录,我都会给予鼓励。对于那些让人一见就动心的好的观察日记,每一篇我都会拿来出示在投影上,并请作者自己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以此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同学能写出这么好的日记,我一定也能写。
二、教给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刻提醒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要竖起耳朵,瞪大双眼,像哨兵似地警觉。对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一定可以寻觅到许多好玩的东西:芝兰苑里的竹子、教学楼前的桂花、公路边的香樟树……连小河旁不起眼的小草,都能引起孩子们关注的目光。只是孩子就是孩子,虽说刚刚已经引导他们认真地观察了,可是描述起来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怎么办?这时,教会孩子观察,就迫在眉睫了。
1、明确观察内容
我首先引导孩子明确观察对象。一棵风中摇曳的小草、一朵阳光下微笑的小花、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青菜叶上一只散步的蜗牛、水稻田里飞快跳跃的青蛙……都可以成为他们驻足观察的对象。有时,我还会要求孩子们相对集中地观察某种植物,以便于孩子们交流观察收获。
2、教给观察方法
田野观察日记,要求对田野中出现的一景一人、一事一物做真实的刻画描写,看起来易写,但要写得准确、细致,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这就要求孩子们:(1)从不同角度观察。田野里的景物很多,观察时可以采用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2)运用多种感官。一株植物,观察时,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去轻轻地去触碰……动用自己的多个感官去感受。当然还可以去查一查相关的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3)确定观察重点。每次观察前,我都会提醒孩子们,先要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再去观察。观察时,也不用什么都看,要抓住一个重点仔细观察。(4)融入自己的感情。田野观察日记不仅仅要写看得见的田野景物,更重要的是描述自己用心观察景物时刹那间的感受,体会自己心情的变化。
三、评价多样
为激发学生写作田野观察日记的兴趣,呵护他们的写作热情,我努力创设各种展示的舞台:每天的晨会、大课间等,我会挤出时间来让孩子分享精彩的瞬间。一段精彩的描写、一个新颖的选材……都有机会走上展示的舞台。我还发动家长把孩子满意的日记发表到班级主页、班级Q群进行展示交流。黑板报也专门开辟出习作展示台。小作者的成功喜悦更成为激励其他同学实现梦想的原动力。写田野观察日记,展示自己优秀习作,成为孩子们的一大乐事。他们在展示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体验着写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