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医防治亚健康方法介绍
  高邮市中医医院 治未病科  中医师  王阔枫

  1、良好的起居作息习惯

  《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四季阴阳的变化,是促进万物生、长、收、藏的动力,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外界气候的变化,对人体必然造成影响。如春夏两季,是人体阳气布达于外而虚于内,因此要“春夏养阳”,注意保养人体的阳气,不宜宣散太过;秋冬两季,是人体阴气旺盛之时,人的阴气外盛而内虚,所以要“秋冬养阴”,保养好阴精,不使耗伤太过,以适应第二年春气生发的需要。从根本上去调节阴阳之气,则人体气血平和,阴平阳秘,便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这些都是强调“四时调摄”,告诫人们保持健康时“慎寒暑”的重要性。

  2、良好的饮食习惯

  《内经》认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故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灵枢·五味篇》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素问·藏气法时论》亦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阴之五官,伤在五味”。若饮食不节,反可伤害人体。《素问·五常政大论》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素问·痹论》亦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太过,不仅损伤脾胃的腐熟、运化功能,而且会损害其他脏腑。饮食偏嗜。容易引起部分营养物质的缺乏或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导致各种病变的发生。《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筯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此外,饮食寒温要适中。《灵枢·师传篇》说:“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长期的饮食不适容易使人体内部发生微妙的病理变化,虽不能察觉,但确实存在,人体外部就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就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了。

  3、良好的运动策略

  太极拳、气功及各种健身活动,安全、易学,老少皆宜,通过和谐的活动,进一步调整人体脏腑组织功能,促使机体气血流通阴平阳秘。《内经》认为既要保养精神,使“精神内守”,又要锻炼形体,“形劳而不倦”。平素做到劳逸有度,方能防止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筯,是谓五劳所伤﹚,以动练形,以静养神,动静结合,使之“形与神俱”,以增强体质,却病延年。

  4、辨证论治,分型调理

  根据亚健康状态病因多分为七情内伤,劳倦,饮食不节,起居无规律导致阴阳平衡失调,气血津液功能紊乱,病机以心脾两虚或肝郁气滞为主,亦有脾虚湿盛,肝郁脾虚,肝肾不足,痰湿内生,湿热内蕴,阴虚火旺,白屨亏虚,脾肾阳虚等证型。治疗上关键在于理气健脾,疏肝解郁,以及养心安神,健脾祛湿,滋养肝肾等,多用四君子汤、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丸、养心丸、甘麦大枣汤、加味逍遥丸、血府逐瘀汤、香砂六君了汤、三仁汤、二妙丸、知柏地黄丸等加减。

  综上可以看出,中医的养生思想核心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适劳逸是《内经》倡导的主要养生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会远离亚健康的困扰,从而达到防治亚健康的目的。

  作者简介:

  王阔枫,中医师,硕士研究生,曾在三甲医院学习三年。擅长内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尤其对急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诊治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省级以上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特别报道
市中医院闫勤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
浅论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
亚健康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中医防治亚健康方法介绍
高邮报专版03中医防治亚健康方法介绍 2016-11-09 2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