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论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
  高邮市中医医院  治未病科副主任  副主任护师  施福琴

  健康状态研究是21世纪健康和疾病预防研究领域的热点。人体的健康状态可以分为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是逐渐过渡的。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忽略了对亚健康的研究。“上工治未病”是几千年来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在新的历史阶段,积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开展以“治未病”为主题的亚健状态的辨识与干预研究,对于防治疾病、节约国家卫生资源、提高人民生命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亚健康状态是属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体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正气的盛衰状况,是亚健康发生与否和亚健康表现差异的根本原因。中医体质学中的偏颇体质是亚健康状态的形成背景,亚健康状态则是偏颇体质的表现特征和外显形式。偏颇体质影响亚健康的预后,调理偏颇体质有利于纠正亚健康状态。

  1、体质与亚健康概述

  中医学认为,健康状态应为“阴平阳秘”,这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是体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在机体的自稳调节作用下达到内环境与外环境和谐统一的结果。如果能够维持平衡则机体各系统功能正常,表现为健康有活力。若来自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引起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偏盛偏衰,失去应有的自稳调节能力,会逐渐出现内外环境的失衡,当这种不平衡达到一定的“阈值”,即发病所需最低界限,便可发展为某种疾病。这种从平衡到失衡的变化,是一个由健康到不健康的动态过程,“亚健康”状态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机体的阴阳气血偏离平衡,而偏离的程度和方向与每一个人的体质类型密切相关。

  中医体质学认为,不同体质类型的人,体内阴阳气血盛衰不同,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及发病的阈值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剌激后,是否形成亚健康状态,形成后能否发病,或是能否自行向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质类型。

  2、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

  亚健康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体质对致病因素反应程度。《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内在防御功能、代偿及修复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来自内外两方面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某一体质状态的强度超出了这一体质所特有的防御功能、代偿及修复功能,使体内的自稳调节环境失于平衡,则对人体产生危害作用。如风雨寒热、喜怒忧思、饮食劳倦等内外因素都是常见的生活环境因素。当这些因素过于突然、激烈或持久时,则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剌激,但能否发病取决于体质状态。同样的剌激,不同的体质,反应状态是不同的。有人会猝发急病或诱发宿疾,有人会平安健康,有人未达到引起发病的剌激量,但机体已造成损害,这种情况就是亚健康状态。所以,机体是否成为亚健康状态不仅与剌激种类、剌激的量及质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体质有关。

  3、体质类型与亚健康的表现

  体质的类型与亚健康的表现有密切关系,即亚健康发生后的表现也取决于体质类型。中医体质学认为,同一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由于体质的不同能够出现不同的症状。亚健康的外在表现可因体质不同而有差异。如素体阳气不足者则有四肢欠温、易出汗、毛发易落、肌肉松弛等表现;素体阴虚者,则面潮红、有烘热感、目干涩、口干咽燥、皮肤偏干等;痰湿体质表现为素日口中黏腻或微甜、多汗且黏、肢体不爽或身重、痰多、胸脘痞闷等一系列症状。这些机体本身的因素,对亚健康的表现类型起着主导作用。正常体质也可因持续的不良剌激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而发生亚健康。体质差异又是疾病易感性的物质基础,气虚体质是以人体正气虚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类型,气郁体质则以情志失调为表现特征。

  4、体质类似与亚健康的转归

  体质因素主导着亚健康状态的转化,影响着亚健康的性质、转归、预后。不同体质类型与亚健康进一步发展为某一疾病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即不同体质类型与亚健康发展成的疾病高度相关。中医体质学认为,两人虽感同一致病因子、同患一种疾病,但是由于患者体质类型不同,其反应状态就不同,例如阳虚体质亚健康状态人群的疾病发展趋势是逐步向阳虚方向转归。这种疾病的转归演变要视个体内部阴阳的偏颇而定,亚健康状态的转归演变也同样遵循这一规律。这种易患倾向是由于体质本身存在着生理范围内阴阳寒热的偏差,以及气血盛衰的差别。机体内的这种偏差就决定了机体对外界环境剌激的反应不同,亲和性、耐受性不同,实际上就是一种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选择性。个体之所以存在这种对某些疾病的亲和性差异是由于体质上的差异。

  作者简介:

  施福琴,副主任护师,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毕业于扬州卫校中医护理专业,后取得徐州医学院护理本科学历。201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康复护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5年,对中医护理在疾病的预防和康复中的运用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经验。先后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特别报道
市中医院闫勤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
浅论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
亚健康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中医防治亚健康方法介绍
高邮报专版03浅论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 2016-11-09 2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