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是利用牵张、关节挤压和牵引及施加肌肉阻力,以增强相关肌肉收缩能力的技术,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缓解肌肉痉挛,使之以正常的方式进行活动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
一、基本操作方法及技术
1.手法接触:治疗师用手法接触病人的皮肤暴露部位,朝着运动方向摆放,手放在同一平面,即患手或足的掌面或背面,通过本体感受刺激达到促进神经肌肉的作用。
2.牵拉:牵拉刺激可引起肌肉产生牵张反射,牵张反射一旦产生,即使完全性瘫痪的肌肉,也可能在牵拉松弛的肌肉之后产生收缩。牵张反射可用于激发自主运动、增强较弱肌肉的力量和反应速度。
3.牵引:对关节进行牵拉为牵引,可增加关节间的间隙,使关节间面分离激活关节感受器,刺激关节周围的屈肌肌肉收缩。
4.挤压:对关节进行积压,使关节间隙变窄,可激活关节周围伸肌肌肉利于关节伸展,促进关节稳定性与姿势的反应。
5.最大阻力:即治疗师所给于患者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关节能顺利地通过整个运动范围。在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阻力,否则将导致肌张力过高。对于脑卒中、脑外伤早期软瘫而言,最大阻力可能仅是一些轻微接触。
6.口令交流:治疗师在适当的时候发出口令,可刺激患者的主动运动,提高动作完成质量。当要求最大运动反应时,可以给于高声命令;鼓励进行平衡运动时,应采用柔声细语,口令应简短明了。预备口令,清楚明白;动作中口令,必须短、准确,时间应掌握好。
7.时序:正常的运动发育过程首先出现近端的控制,然后向远端发展,而正常的运动顺序是从远端到近端发生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先易化远端肌肉收缩,再易化近端的肌肉收缩。
8.强化:刺激身体的各个部位均可引出有目的性的协调的运动,称为强化。对一肢体或颈、躯干用抗阻法进行一定形式的活动时,常可强化其它肢体或颈、躯干肌的收缩。同样,也可做颈或躯干肌的抗阻活动来强化肢体的活动能力。
9.视觉刺激:令患者的眼睛注视肢体运动方向,可以使动作更容易完成,有助于动作的发展与协调。因此,做易化模式是应尽量让患者注视运动方向。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PNF技术应用广泛。适用于多种神经疾患,如中风后偏瘫、脑瘫、脑外伤、脊髓髓伤、帕金森、脊髓灰质炎后的运动功能障碍;骨折、手外伤后均可使用这些技术。
2.禁忌症:PNF技术的应用有所限制,如何并骨折部位,骨折位愈合或有开放性损伤部委的患者,不能应用牵伸手法;持续抗阻的重复收缩不能用于脑血管病急症期;伤口和手术刚缝合部位,皮肤感觉缺乏部位,听力障碍的患者,对口令不能准确反映的婴幼儿患者,无意识的患者,骨质疏松患者,血压非常不稳定的患者,关节不稳定,本体感觉障碍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