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是神经系统、额面部肿瘤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诊查患者存在的吞咽障碍,并及时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减少并发症,改善其自身的摄食吞咽功能显得尤其重要。
这些患者的治疗,主要分为间接训练、代偿策略、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等。临床上多将间接训练与代偿策略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优效果,下面将着重介绍这两种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一、间接训练
1、吞咽器官运动训练
这一训练涉及了嘴唇和面颊部训练、下颌训练、舌部训练以及口腔灵活训练。治疗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步骤、训练周期、练习次数及练习时间等。
2、感觉促进综合训练
治疗师根据患者情况,在患者开始吞咽之前给与各种感觉刺激,使其能够触发吞咽。这种方法对于吞咽失用、食物感觉失认、口腔期吞咽起始、口腔感觉降低或咽部期吞咽延迟启动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声门上吞咽训练
适用于吞咽反射触发迟缓及声门关闭功能下降的患者。可指导患者练习屏气吞咽,治疗师指导患者在吞咽前和吞咽过程中自主屏住呼吸,然后关闭真声带进行空吞咽,吞咽后立即咳嗽。
4、门德尔松手法
此手法要求治疗师或患者本人自主延长并加强喉上抬和前置运动来增强环咽肌打开程度。此手法亦可改善整体吞咽协调性。
5、超声门上吞咽法
治疗师指导患者吸气并且紧紧地闭气,用力向下压。当吞咽时持续保持闭气,并且向下压,当吞咽结束时立即咳嗽。此方法在吞咽前或吞咽时,用来关闭呼吸道入口。
6、Shaker法
增强食道上环咽肌开放的肌肉力量,从而增加上括约肌的开放,减少下咽腔内食团的压力,使食团通过上括约肌入口时阻力较小。
7、经皮电刺激
利用吞咽障碍功能治疗仪增强吞咽相关肌群的肌力,促进吞咽动作的协调性,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8、球囊扩张
也是治疗食管狭窄(如食管上括约肌打开不能等)的常用方法,患者咽部麻醉后,将涂有润滑剂的气囊导管插入并通过狭窄部位,通过充气调节气囊压力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持续扩张30-60秒,放气后休息几分钟再重复操作,直至注气时阻力明显减少为止。
二、代偿策略
1、调吞咽时体位
一般认为进食时最佳体位为坐位或半坐位,且一般躯体与地面成45°或以上角度最为安全。口腔运送食团较为困难的患者,进食时建议采取头部后倾的体位;咽期迟缓的患者建议采用颈部前倾的体位;单侧咽部麻痹的患者,建议进食时采用头前倾并转向麻痹侧的体位;单侧口部和咽部都有困难的患者,建议采用头部侧倾向健侧的体位。
2、选择合适的饮食器具
如果液体在口腔内传送困难。可以使用吸管。如果舌运动障碍而不能将食团传至咽部,可使用舌切除匙,或用50-60ml注射器连上导管。将食物放在口腔后部。
3、改变食团性质
改变食团性质可以从一口吞入量、进食速度、食团的感觉刺激(触觉、冷热觉和味觉)以及食团粘稠度等入手。要从少量(约3-4ml)开始,逐步增加。
总之,吞咽障碍的康复干预措施不仅要求学科内紧密协作,也涉及康复治疗与耳鼻喉科及营养科等之间交叉协作。以患者为中心,把近期目标聚焦于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活动障碍,方能取得使双方满意的康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