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指以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疾病。
一、临床表现
(1)代谢紊乱症群:因高血糖的高渗利尿作用而引发多尿、多饮、多食,并因糖利用障碍而有脂肪、蛋白质的消耗,致乏力、消瘦等。
(2)糖尿病慢性病变:慢性病变可累及全身各主要器官,包括:心、脑、下肢血管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皮肤、肌肉、关节病变等。
(3)糖尿病急性病变: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
二、传统医学辩证治疗
(1)上消 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治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代表方:消渴方加味。
2)中消 胃热炽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代表方:玉女煎加味。
(3)下消 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治则:滋阴固肾。代表方:六位地黄丸加味。
三、中医康复治疗
(1)针灸疗法:
上消 取穴:主穴:胰俞、肺俞、太渊、心俞、少府。
配穴:少商、鱼际、膈俞、金津、玉液。
方法:进针得气后提插捻转补泻法,留针20分钟,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中消 取穴:主穴:胰俞、脾俞、胃俞、三阴交、内庭。
配穴:足三里、中脘、内关。方法:同上。
下消 取穴:主穴:胰俞、肾俞、太溪、太中。
配穴:复溜、水泉、命门、气海。方法:同上。
(2)艾灸疗法:用艾炷直径为1.5cm,高2cm,重0.5g,鲜姜片厚3~4mm,直径2cm进行隔姜灸,以上入组主穴轮流使用,每天应用一组。配穴随症加减,每穴灸10~30壮,隔天灸1次,24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3)运动疗法:根据病情和体力坚持运动,如散步、跑步,做广播体操或打太极拳等。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适当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血脂,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
四、健康教育
1)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焦虑紧张的情绪,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少吃食盐和富含糖类、油脂以及热量高的食物。
2)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体质弱、抵抗力差,容易合并各种急慢性感染。一旦感染,不仅难治,而且还会使糖尿病病情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
3)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冷、热、疼、痛等感觉不灵敏,所以穿鞋前必须检查有无异物,每天检查足部情况,发现有水疱、皮裂、胼胝等,应及时处理。不可用锐利刀剪自行修剪。每天用温水泡脚,水温不可过热,鞋要宽松舒适,袜子要松软,透气性好。
赵震亚
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从事康复临床专业十余年,2012年主持筹建医院康复医学科独立病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言语、吞咽功能障碍等)、骨科术后康复、老年病康复等,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尤春军
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2012年12月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本科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