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一个词、一句话变成一段话,以下是我在指导学生习作修改时的一些做法:
一、把一句话变成一段话
例:今天春游,我很高兴。
指导:这句话虽然有“高兴”一词,可是究竟怎么高兴,我们却不清楚。能不能不用“高兴”这个词,通过人物的动作、语音、神态、心理活动或外部环境来写出我高兴的心情。学生通过思考后是这样说的:
1、一听到春游的消息,我恨不得跳起来,可是老师交代在先,谁不遵守纪律活动取消,我只好拼命地忍着。(评价:通过心理活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特别开心,又特别守纪律的孩子。)
2、我们班的王玲同学到底没忍住,一听到春游的喜讯,猛地一拍桌子,大声欢呼起来:“耶!”她的声音像会传染一样,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各种欢呼声此起彼伏,恨不得把教室掀翻。(评价: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高兴心情是可以传染、放大的。)
通过这样的练习,以后凡是描写心情的、描写环境的内容,孩子就可以举一反三了,不再是一个词、一句话地往外蹦了,而是一段话、一段话地往外说了。
二、变转述为直接叙述
例:他跟他妈妈要买冰淇淋。
指导: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充实起来,运用你的想象,可适当添加动作、表情、语言、心理、场景等描写,把这句话变成他的语言描写。
1、添加语言:
他跟妈妈说:“妈,我要买冰淇淋。”(评价:这是一个很干脆的孩子。)
2、添加神态:
他眼角祈求地看着妈妈,说:“妈妈,我就是想吃冰淇淋嘛! 你就满足我一次嘛!”(评价:这是一个会撒娇的孩子。)
通过讲要求,以及交流后评价,孩子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细节描写,它可以让人物变得有血有肉,个性突出。
三、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
添加景物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
例:树叶落了。
1、如果你心情开心,看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即使它给你惹了很多麻烦,你依旧觉得它那么惹人喜爱。你可以这样写:
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唱着一首动听的秋之歌。有的树叶不甘寂寞,从大树的怀抱中挣脱,随风飘下,与风儿一起舞蹈。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片落叶,飞舞、旋转……
2、如果你心情低落,在你眼里一切事物都是灰暗的,同样的场景在你的眼里却是这样的:
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吵得人心烦意乱,你就不能让我清静一下么。树叶随风飘落,落在我的头上、我的肩上,铺得满地都是,烦人的秋叶,连你也要欺负我吗?
在写人、记事文章中,穿插景物的描写,是一种写作的方法,它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在写作中能增加亮点。
四、再现生活中的情景
例:我家有个小弟弟,个子不高,但长得很胖。
指导:“小”到什么程度?“矮”到什么程度?怎么“胖”?
我家有个小弟弟,今年3岁了,个子只有板凳那么高,可他的胳膊、腿都像藕段似的,走起路来费力地挪动两条短粗的腿,脸上的肉直打颤。妈妈常说咱一家的饭都让弟弟吃了。
这样一描述,一个活生生的小胖子就仿佛站在我们面前了。
五、把大动作细化成一系列的小动作
例:爸爸喝茶。
指导:不同性格的爸爸喝茶的方式不一样,有豪爽型的,有细腻型的,有粗枝大叶型的……你的爸爸是什么性格,你能通过喝茶时一些列的动作、语言等让我们感受到吗?
爸爸从外面回来,嘴唇都干得快要裂开了,看到桌上有一杯水,不管冷和热,拿起来就喝,喉结一上一下地活动,“咕嘟咕嘟”,一口气都没换,一杯水就底儿朝天了。(评价:只听声音,只看杯底,一个吃苦耐劳、极度干渴的爸爸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爸爸接过我给他泡的茶吹了吹,毫不犹豫地送到嘴边,猛地喝了一口,只见他顿时满脸通红,把茶吐到了垃圾桶里,一边哈凉气,一边大叫:“烫!烫!”他吹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对我大声嚷嚷:“小东西,你不乖哦!”?(评价:毫不犹豫地喝了一大口,可见这是一个粗心的爸爸,也是一个对孩子极度信赖的爸爸,即使被烫了,责怪的语气中更多显示的是爸爸对孩子的爱,此时人物的语言描写更能起到衬托的作用。)
教师只要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做一个有心人,教给孩子这样一些可以够得到、摸得着的作文修改小技巧,并持之以恒,孩子们的作文就会变得有血有肉,孩子们也就能笔下生花、出口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