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成钢 方寸之间尽显热爱
  □   郭玉梅

  日前,我市集邮爱好者焦成钢历时大半年设计的四方联邮票图稿正式完工,他“炫耀”地在电脑上打开展示给记者看,只见该四方联邮票图稿以蓝色打底,四枚图案各不相同,每枚的面值是1.20元,分别展示了史前龙虬庄遗址、宋代词人秦少游、明代盂城驿、清代训诂大师王氏父子四个内容,并采用背景浅、主景实的技法,以具有象征意义的塑像为主图,背景则配以相应的实景画面相陪衬。这张四方联邮票图稿看起来有模有样,每枚邮票的图案左下方显示着“中国邮政  CHINA ” ,右下方显示着面值,中间显示的是此枚邮票的名称。

  当问及为何想到设计邮票图稿时,焦成钢坦言纯属兴趣使然。焦成钢有着40年“邮龄”,对“邮”有着深深的挚爱。集邮时间长了,焦成钢就想以一些特别的形式来表达对集邮的热爱,对邮品的理解和诠释。设计纪念封成为焦成钢的首次尝试,他分别在2005年和2015年成功设计 “对日最后一役——高邮战役胜利60周年”纪念封、“对日最后一役——高邮战役胜利70周年”纪念封和新四军老战士杨勇伟“情系高邮,爱心永恒”纪念封,这些纪念封均通过邮政系统正式发行近千枚。

  因为纪念封的成功设计并发行,焦成钢又萌生了设计邮票图稿的想法。焦成钢告诉记者,他一直想把高邮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璀璨亮点汇聚在方寸之间加以展示。构思时,他从高邮众多的历史遗存中进行精细筛选,最终定位以展示高邮独特的人文历史为主要内容。

  为了较好地表述方寸中的“邮文化”所展示的丰富内涵,焦成钢在认真查阅高邮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参照近期来发行的各种邮品的设计风格和技法,进行构思和酝酿,并从自己的图库里细心筛选出相应的图片,斟酌比较,然后合成、对照,尽量使图像构思新颖和富有特色,使其达到完整和统一。 

  制作时,焦成钢虚心请教业内的行家里手,反复修改和斟酌。有时为了一个图像的效果更加突出或更富有立体层次感,不惜多次亲临现场,选择最佳的角度和光线加以拍摄。在表现秦少游这位婉约派词宗时,焦成钢花了近一个上午的时间四次到文游台拍摄秦少游雕塑,终于拍到了他想要的效果。他告诉记者,要想把秦少游雕像脸部的立体感拍出来,需要侧逆光。本来想一直蹲守在文游台反复拍,但因为家中还有中风的父亲需要照顾,所以他不得不在家和文游台之间进行四次“切换”,最终才满意而归。记者看到,这枚邮票图稿主图塑像就用了这张秦少游像,另择文游台大院西侧的荷花池为背景,在绿荫掩翠的拱托中,秦观左手持书卷,右手背身后,向我们款款走来。这枚邮票图稿图案不仅凸现了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一代词宗”青年时代踌躇满志极目远视的风姿,更激起人们对这位先贤的敬仰之情。

  方寸之间尽显热爱,用这句话来形容焦成钢一点不为过。今年64岁的焦成钢有一股与生俱来的钻劲,做任何事都很执着。活到老,学到老是他的座右铭。退休后,焦成钢学会了上网、摄影、制图。爱上摄影以后,他发现掌握一些制图技能非常必要。“不会,学呗!”抱着这样的态度,焦成钢自学起来,他参照资料书上的操作方式入门,从网上摸索着学着去做,并向业内的朋友和行家请教。几年下来,焦成钢初步学会了一些制作方法,逐渐掌握了一些综合技巧,他还时常合成一些有趣的图片在朋友圈里“秀秀”,引来朋友的一片点赞。

  对自己制作的图片,焦成钢常常向高手请教,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张四方联邮票图稿定稿之后,一位从事摄影30多年的摄影家看到他的设计稿之后,认为其中的明代盂城驿邮票图稿中“邮驿之路”的城雕底座的颜色铁锈色太跳,与四方联的整体色调不和谐,建议他减少雕塑底座的面积,同时淡化颜色。焦成钢觉得这一建议十分好,立即采纳这一建议进行修改。采访中,记者将前后两稿的四方联邮票图稿进行了比较,发现修改之后的这枚邮票图稿主图选用了高邮城区东门广场上那组脚踏祥云、鸿雁伴飞、两位信使跃马扬鞭急令传书、飞驰出城门的“邮驿之路”城雕,城雕底座少面积、淡淡的铁锈红与整体十分协调,整体色调与先前的那枚相比的确和谐不少。

  采访时,焦成钢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尝试设计邮票图稿,以后还会多加尝试,未来,他希望自己设计的邮票图稿能真正印成邮票“走进”千家万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文游台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专版
焦成钢 方寸之间尽显热爱
图片新闻
高邮报特别报道07焦成钢 方寸之间尽显热爱 2016-05-11 2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