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脑血管病也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后循环缺血)等一组疾病的总称。该病常可造成偏瘫等后遗症,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造带来巨大的负担。
二、脑血管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中老年人首要原因是由于脑动脉硬化、血管内斑块形成继发血管闭塞或栓子脱落阻塞血管、或血管破裂等引起,尤其多见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年轻患者多数是由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比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等;其他少见原因见于感染、外伤等。
三、脑血管病主要有哪些表现?
脑血管病表现方式多样,最常见的症状为:说话不利索、偏身手脚麻木、无力等,严重的可以有头痛、呕吐,甚至抽搐、昏迷等,较轻的表现有头昏沉、头晕乏力、短暂性的说话不清、手脚无力等,个别的还有眼睛看不清东西、复视、眼前黑朦等。
四、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哪些?
(1)高血压:血压越高,波动越大,发生脑卒中的机会越大。 (2)高脂血症:血脂增高可加重动脉硬化,另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3)糖尿病:糖尿病病人患中风的年龄要提早10年,发病人数比血糖正常的人高2~4倍。 (4)心脏病:心律失常发作或心脏内的栓子脱落进入脑血管,可引起脑血管病。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脑血管病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等。
五、脑血管病有哪些诱发因素?
在脑血管逐渐出现病理改变的基础上,一些诱发因素的出现可促使中风的突然发生。常见的有: (1)情绪不佳,如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或起床等体位改变; (4)气候突然变化,如季节变化使温湿度、大气压明显改变时; (5)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过度用脑疲劳等; (6)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当,引起血压过低或过高等。
六、如何有效防治脑血管病?
应做好以下几点预防:(1)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度血症、动脉硬化等病的老年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科学的治疗。(2)对有脑血管病家族史者、患肥胖症者以及有上述症状的高危人群应定期(一般为3~6个月)进行健康检查。(3)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如生气、激动、焦虑、悲伤、恐惧、惊吓等。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如散步等;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调整饮食结构,做到不吸烟,不饮酒(可饮少量葡萄酒),减少高脂高糖饮食,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豆制品,吃植物油,饮食应做到清、淡、熟、软。(5)一旦发生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然发生视力下降、剧烈头痛、眩晕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治疗。
七、遇到突然中风的病人该采取哪些措施?
如突然出现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和或无力、饮水呛咳、眩晕、剧烈头痛等症状时,不要惊慌失措,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如病人病情严重,或迅速进入昏迷,应先将病人平抬至床上,头部垫一低枕,并将头侧向一边;取下假牙,及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及痰液,防止窒息;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有抽搐,可将小毛巾垫于口中,防止舌被咬伤;千万不要企图唤醒病人而摇动其身体和头部。同时,要及时联系救护车辆将病人送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