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张浩然 高邮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神经外科副主任。曾获得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获得鸡西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擅长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颅内动脉瘤及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烟雾病及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后颞浅动脉-硬脑膜贴附术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八篇。

  43岁的周女士是高邮人,今年1月份,刚吃过晚饭的周女士与家人聊天,突然感觉后脑勺一阵剧痛。“从来没有过这么严重的头疼。”持续了几分钟后,周女士直接躺到了沙发上。家人将其送至临泽医院,次日上午被转送到高邮市人民医院抢救。经检查发现唐女士是脑动脉瘤破裂,主诊医生立即对其进行了不开颅的介入栓塞手术。术后周女士恢复良好,几天就出院了。

  脑动脉瘤,虽然带了个“瘤”字,但并不是“肿瘤家族”的一员。脑动脉瘤是脑动脉壁局部的异常膨出,好比血管壁上吹起的小气球,气球壁极薄,随时会破裂。大多市民对这一疾病知之甚少,不少患者直到脑动脉瘤破裂后才到医院。过去,本病预后结果很差,手术风险也很高。

  脑动脉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集中在40岁~60岁之间,一旦破裂,可致严重的颅内出血,顷刻便有生命危险。脑动脉瘤破裂时,会突然严重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复视、畏光或感觉丧失、烦躁、偏瘫、意识障碍等中风症状。对于这种疾病,要及早就医,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后三天是脑血管痉挛的高峰,也是再度出血的危险期,所以,这样的手术,每次都是在和死神抢时间。

  目前脑动脉瘤的治疗有外科夹闭和介入栓塞两种方式。外科夹闭就是开颅后找到动脉瘤的位置,用金属夹从外部夹闭动脉瘤。介入栓塞是在血管造影的图像指导下用微创方法,将导管送达脑动脉瘤的位置,通过导管把柔软的弹簧圈放到血管瘤里将其塞满。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介入手术不用开颅,创伤小,疗效肯定,适用于多发动脉瘤的治疗。有些动脉瘤如大脑中动脉瘤,需通过外科夹闭术治疗,介入手术易导致载瘤动脉闭塞。自2016年1月份以来,我院已完成了30余例造影和5例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患者只要到了医院,通过绿色通道就可以进行手术,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一旦查出脑动脉瘤,是否需要立即治疗呢?有些动脉瘤不一定要立即进行处理,要看是否破裂出血、动脉瘤的大小、生长位置以及形态等风险因素,但如果动脉瘤破裂出血,就必须尽快进行手术。此外,常规的体检通常不包含脑动脉瘤检查,因而难以发现。市民应提高对脑动脉瘤筛查的重视程度,通过主动检查,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生命危险之前就把这个藏在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及时拆除。目前脑动脉瘤的筛查手段有三种,包括三维CT血管造影(CTA)、核磁共振成像造影(MRA)和脑血管造影。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或有家族病史的脑动脉瘤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筛查。脑动脉瘤出血大部分都是高血压引起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同时还要注意切勿让头部剧烈地摆动、过度饮酒,一旦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尽可能将脑出血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盂城驿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视觉新闻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专版
   第08版:商界
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腹腔神经丛毁损术让病人对癌痛说再见
新型心脏起搏器 核磁共振检查也不愁
高邮报专版07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2016-03-25 2 2016年03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