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生是夫妻 便要同患难
  □   翟甜甜  金婧  

  御马社区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蔡晓伟五年前突然患病瘫痪,丈夫谭少年细心照料,寸步不离,他们相濡以沫的感人故事被传为美谈。

  一夜之间妻子瘫痪在床

  谭少年今年50多岁,妻子蔡晓伟比他小2岁,两人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家庭十分幸福。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单位改制,谭少年和蔡晓伟从单位下岗,后来他们便四处打工,以维持生计。

  2011年春节后,就在蔡晓伟准备离开家继续去无锡打工时,突如其来的病魔降临到她的身上。当天夜里凌晨三点,蔡晓伟起夜时,突然四肢有触电的感觉,手脚发麻后一下子失去了知觉。谭少年立即将妻子送去了市人民医院急诊。后由于病情太重,市人民医院建议连夜将其转送到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结果医生诊断蔡晓伟所患病症为颈椎管狭窄并脊髓损伤四肢瘫症。手术结束后,蔡晓伟的四肢就完全不能动了,而手术又让她的肺部受到了感染。回忆起在扬州的2个多月的医疗时间,夫妻俩感慨地说,“当时我们住在那边人生地不熟,从来没有受过这么大的罪。”

  住院五年陪伴寸步不离

  2011年到2016年的5年时间,蔡晓伟都是在医院度过的,而谭少年则没日没夜地陪伴在她的身旁,不离不弃。

  刚开始,蔡晓伟的四肢完全不能动弹,而且由于身体免疫机能减弱,简单的感冒也要拖半个月时间才能好;长期睡卧在床还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妻子长期住院,谭少年的心一直悬着,一方面,妻子一刻都离不开人照顾;另一方面,为了给妻子治病,家里的积蓄已经花费一空,还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外债。

  “如果我出去打工了,势必要请一位护工,每月还需要支付两三千元的护工费用。我每个月打工挣的钱只有3千多,正好够支付护工费。”谭少年告诉记者,他思前想去,还是决定亲自来照顾妻子,也方便了解妻子的身体情况。一家的经济来源就是妻子每个月一千多元的退休工资。而妻子每个月的医药费用报销后也需要自付两千多元。谭少年的父亲和岳父舍不得儿女,每个月总要接济他们。好在现在儿子出来打工了,可赚钱补贴一些家用。

  谭少年自己也患有高血压、高血糖,还有胆囊炎,一受凉就发作。为了不耽搁照顾妻子,谭少年从没有打算动手术。他们的儿子有时也会请假停工到医院帮助谭少年一起来照顾妈妈。

  五年的时间,谭少年白了头发,日渐消瘦,腰椎间盘也突出。

  悉心照料成为专属护工

  “一开始什么也不懂,不知道该怎么去服侍,他就用眼睛观察其他护工是怎么护理的,向人家偷学经验。”蔡晓伟满脸欣慰地向记者讲述着丈夫给她护理的事情。

  通过向其他护工取经,谭少年渐渐得知:照顾妻子,要注意清洁卫生,多饮水,勤接尿,防止泌尿感染;要多变换体位,翻身、拍背、协助排痰,防止肺部感染;要勤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防止生出褥疮;要勤按摩,锻炼肌肉,防止肌肉萎缩……

  这些年,谭少年每天上午给妻子揉膀臂,下午给妻子按压腿部。同时,每隔几个小时就给妻子翻身、擦拭身子,活络全身血脉;每隔一个星期,就背妻子下床,帮她洗澡。

  “我现在越来越重了,我感到他背我的时候,越来越吃力了,心里过意不去。”蔡晓伟满是心疼地告诉记者,由于一直卧床,她的体重由原来的八九十斤增到了一百二三十斤。

  谭少年最害怕的就是妻子患上感冒,一感冒就要半个月时间才见好,每次还要花费两千元左右的医药费用。由于瘫痪,妻子有效通气受阻,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咳嗽十分困难。为此,谭少年即使睡下了也会时刻留意妻子是否咳嗽,一旦听到声音,立马起身,帮妻子坐起,反复轻拍妻子的背部。

  坚持下去总能看到希望

  为了省去一笔住院费用,去年开始,谭少年夫妇俩筹划着回家疗养。由于之前居住在北门大街一带的平房房屋低矮,光线差,不利于身体康复,谭少年就通过所属的御马社区,向上申请了保障性住房。由于妻子的退休工资涨了,不符合家庭低保条件,最终谭少年申请到的是公租房。

  今年2月份,蔡晓伟刚出院就直接到了新房。家具都是最简单的,大部分都是亲戚朋友送的。主卧室里放置的两张医用床,其中一张是残联赞助的普通医院病床,另一张是谭少年给妻子添置的护理床,靠背能够升降。

  在谭少年的悉心照料下,目前蔡晓伟的病情已有所好转,曾是四肢瘫痪的她,如今胸部以上肢体有了知觉,能够活动了。“今生是夫妻,便要同患难”。谭少年说,只要坚持下去,总会看到希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盂城驿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视觉新闻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专版
   第08版:商界
为农村孩子健康成长“铺路搭桥”
今生是夫妻 便要同患难
高邮报特别报道04今生是夫妻 便要同患难 2016-03-25 2 2016年03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