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对夫妻,多年来,他们共同坚守农村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育人、热心公益事业,用爱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铺路搭桥”。他们就是湖西新区教学生画漫画、弘扬真善美的“漫画爸爸”吴联荣和自费创办“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免费学习辅导的“爱心妈妈”吴兴芬。近日,记者走进这对教师夫妻,听他们讲述了自己的“爱心故事”。
“漫画爸爸”:用漫画向孩子传递“真善美”
吴联荣是高邮天山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在高邮师范读书时,他曾拜著名儿童漫画家陈景国为师,学习漫画创作。1998年,吴联荣师范毕业后,来到天山镇中心小学(现为天山实验小学)任教,并在学校创办了“小拇指”少儿法制漫画工作室,带领着一群小学生看漫画、评漫画、画漫画。
“这些小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绘画基础,而漫画创作一般是七分构思三分画。”吴联荣介绍说,他首先教孩子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他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对同学们说,“一个圆既可以是苹果、鸡蛋,还可以是镜子、皮球。”接着他又在“圆”上画一道线启迪孩子们:“看,鸡蛋里的小鸡要出壳了……”在吴联荣的启发下,孩子们学着用一支笔、一张纸去想象、描绘心中的美好和向往。
“有一次,我给学生们看了这样一幅漫画,由于工厂排放污水,河里的水都被污染了,一个钓鱼的人,从河里钓上来一串可怕的鱼骨……然后让大家根据漫画表达的意思,再自己创作一幅漫画。”吴联荣回忆说,起先孩子们是一阵哄笑,后来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创作了多幅以“环境保护法”为主题的法制漫画作品。其中一个小朋友创作了一幅《游泳之后》漫画,让他印象深刻:一个人下河游泳,刚跳到河水中,立马爬上岸来,身上却变得黑漆漆的,原来河水已变成被污染的黑水了……
在吴联荣的指导下,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创作出大量法制题材的漫画作品,有告诫人们不能闯红灯的、有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有禁烟的、有节水的、有禁赌的……“孩子们还将自己创作的法制漫画拿给家长看,一些经常闯红灯或者喜欢抽烟、赌博的家长,慢慢受到影响,渐渐改掉自己生活中的陋习。”吴联荣笑着说,曾经有一位学生的妈妈经常闯红灯,该怎么办呢?吴联荣就引导这名学生创作了一幅《奔向死神》的漫画给他妈妈看。漫画中,一个路人在亮红灯的时候过马路,马路的中间一个可怕的死神在向她招手。“后来这位学生的妈妈向他承诺,以后再也不闯红灯了。”还有一名学生的爸爸经常在家抽烟,这名学生就创作了一幅名为《“黄种人”——抽烟的后果》的漫画。画面中,一个烟鬼成了“手指黄、牙齿黄、面色黄”的病怏怏的“黄”种人。“这名学生的爸爸看过漫画后,就真的戒烟了。”
儿童漫画也能触动人心,并因此促成人们改掉一些生活中的坏习惯,这让吴联荣颇感意外。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孩子们的作品,从中受到启发,吴联荣还鼓励孩子们将漫画作品向各地报刊投稿。这些年来,学生们的漫画作品相继被《人民日报》《辅导员》《农村孩子报》《少年智力开发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刊载。其中,2005年,《人民日报》大篇幅刊登了吴联荣的学生创作的环保类漫画作品。此外,胡月同学创作的旨在批评未成年人迷恋上网,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漫画作品《生根》,还被选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与此同时,吴联荣还开通了“农村娃画漫画”微博,将孩子们的作品发上微博,吸引了4000多名粉丝关注。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守法,从2010年起,吴联荣还带领学生们开展“少儿法制漫画进社区、进校园百场公益巡展”活动。吴联荣和孩子们深入到各中小学校、各居民小区、各村组,给普通百姓、中小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几年来,吴联荣组织的法制漫画公益巡展已经进行了200余场。
吴联荣用漫画,将法治和道德的种子深深播撒进了孩子们的心田。“希望每个孩子都能‘知法、懂法、守法’,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吴联荣表示。
“爱心妈妈”:给留守儿童一个家
从2008年到2016年,吴兴芬自费创办的“留守儿童之家”已经8岁了。“选择办‘留守儿童之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因为小时候,我父母也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我和姐姐俩人留守在家。儿时的孤独寂寞和无依无靠的感受,让我至今难忘。”吴兴芬说,如今看到那么多因父母外出打工,生活学习没有人照顾的孩子,她内心倍感不安。“我不想让自己童年的经历在他们身上重演。”她说。
于是,吴兴芬把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的想法告诉丈夫吴联荣,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2008年,吴兴芬辞去了在菱塘回族乡回民中心小学当英语老师的工作,在自己家中辟出一个十几平方的空间,投资几万元,购买学习用品,并添置了几十套课桌椅……就这样,吴兴芬的“留守儿童之家”建成了。
农村小学生学英语多半是“哑巴英语”,为了让孩子们提高对英语的兴趣,吴兴芬带领大家玩游戏、猜单词,答对了就发铅笔、橡皮或练习本等奖品。除了英语,吴兴芬还给孩子们辅导语文和数学等科目。“说实话,有些高年级的数学题,我还真解答不出,幸好我老公基础扎实,可以向他求助。”吴兴芬笑着说。
除了指导孩子们的学习,吴兴芬还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小月同学脸上有一块胎记,平时总是低着头,很少与人交流,其他同学看到她也会投去异样的眼光。吴兴芬除了特意交代班上的小朋友不要歧视小月,要主动和小月聊天、做游戏外,她还不时地在大家面前表扬小月。渐渐地,小月变得开朗起来。小宇是贵州人,由于父母忙于生计,让他养成了不讲卫生、自由散漫等坏习惯。到了“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后,吴兴芬给小宇洗脸,还给他买新衣服、新文具。慢慢地,小宇变得爱干净了,也爱学习了。有一年“三八”妇女节,小宇还给吴兴芬送了一张自制的贺卡。
在吴兴芬不断努力下,“留守儿童之家”逐渐成为湖西新区留守、流动儿童的快乐家园。2013年,吴兴芬与丈夫吴联荣还在老房子对面新建一幢三层小楼作为新的“留守儿童之家”,内设爱心书屋、学习辅导室、电影放映室等,还配有固定的室外活动场地和配套体育设施。吴联荣和吴兴芬表示,他们会守着这份爱的事业,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