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布置了三(5)班孩子们一个体验作文的任务: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菜市场买菜,注意留心观察,写具体在菜市场的所见所闻。并通过班级群、校讯通同时发布了这个体验作文的具体要求。
周一上午,课代表把孩子们的周记收到我的办公室。上完第一节语文课,我回到办公室。泡好一杯茶,开始批阅孩子们的周记。当改到刘伟、戴佳萍的周记时,只有短短的三行,我猜想他们可能没去体验,于是,在中午放学时,我决定把他们邀请到我的办公室。
随着下课时间的临近,我到班等候放学。数学老师俞老师讲完最后一道数学题关上投影准时下课。我推开门,走进教室,孩子们在位置上整理书本准备离开座位。我等孩子们整理好,教室里安静了下来,我首先反馈了周末语文作业的批阅情况,通报了他们作业存在的四个问题,然后,点名刘伟、戴佳萍放学后到我那里去一下。
把放学的队伍送出学校西大门,我立即赶往办公室。他们已经一脸紧张地在我办公室里等我。我把他们的作文本交到他们手里,然后分别谈话。
“刘伟,周末家长陪同你去菜市场买菜了吗?”
“没,我爸爸上夜班,妈妈在外地做生意……”
“哦,老师希望你本周在家长的陪同下,去体验一下,然后,再写出自己在菜市场的见闻,好吗?”
“嗯!”他使劲地点点头。
我很是同情这个孩子,才11岁的孩子,晚上回家一人要自己解决吃、住的问题。与他爸爸电话取得联系,在电话中,我请他爸爸能抽时间陪孩子去完成这次的体验任务,他爸爸似乎在补觉,听完我的解释,他不太情愿似的答应了我的请求。
然后,我与戴佳萍做了个交流,她说自己去了菜市场,就是不知道怎么写。听完她的解释,我教她按照去菜市场买菜的先后顺序去写,先写自己在菜市场的见闻,然后写清楚自己买了什么菜,怎么买菜的,特别要写清楚买菜时与别人讨价还价的语言。听完我的辅导,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在反思:孩子的写作,怎么去指导与提高?我这个体验作文,家长是否乐意去配合?也许我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家长未必就能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还是想利用好班级群,发挥它的作用,把写得好的作文在群里晒出来,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相信,家长们看到我们班一些孩子的优秀作文,肯定会有所触动,期待家长在心动之后,积极行动起来,为孩子的写作提供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