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1月0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
  □市甘垛镇澄阳初中 周桂平

  一、转变理念认知学情

  我们的小班化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大量的优质生源流失,留下的多数为学习习惯不好、家庭经济条件差或单亲家庭的学生。在这个背景下课堂教学存在几点困难:1、分组后没有层次,特别是没有领头雁。2、预习流于形式,得不到落实。3、家庭对学习不重视,只要不惹事就万事大吉,课后练习得不到及时检查。

  针对以上几点,我根据学科特点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一)树立服务意识,集家长与老师于一身

  首先,缩短或者取消回家预习的环节。利用课间多与学生相处,了解其生活学习状态;课前3-5分钟预习加课上花5分钟预习,细化预习内容,让其有事可做。这些看似简单,实际需要老师花费较多时间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并转化成可操作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

  其次,减少课后作业,精选试题课上完成。许多学生已经形成多年不做作业的习惯,罚抄罚写这些手段只能达到惩罚的目的,而不能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了解这个道理就需要老师转变理念,把自己当做一个服务者——为学生学做人学做事学知识服务。与其布置作业不写,不如给他时间,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会做的帮助不会的,避免直接机械地抄袭作业。

  再次,被小班化后,班级人数少,缺乏领头人,在分组时尽量大组化、随机化,实验时四人一组,问题讨论时十人一组,可跨组讨论。

  (二)以书本为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

  首先,减少分组讨论探究,改为师生同探究。在一般的学校一般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就问题大家分组讨论,形成结论。各个小组竞相讨论思考,有目的,有条理,还有竞争,大家都希望为本组争光。但这种做法并不适合我们这种“小小班”,只有一两个明白的,还有些沉默的,所以将合作扩大到师生,由老师将问题一个个细化再抛出,逐步完成讨论,实现真正意义的探究。围绕书本上的“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展开讨论,以本为本。

  其次,科学机动分组,确保完成实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个孩子的理论成绩与动手能力不一定成正比。为了确保完成学生实验,必须多个学生合作。在一开始的分组实验中可能会发现有的组能完成,有些组不能。对此,我的做法是根据实验完成情况随机调整组员,互帮互助完成实验。

  小班化后也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教育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大,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等。针对这些优势,我在教学模式上也有一些改变。

  二、认清优势因地制宜

  (一)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及时沟通调整

  新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在小班化的课堂上老师能关注到每个孩子,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了如指掌,针对其学习状况,教师可以随时调节,真正变教案为学案。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不会因为默默无闻而自卑。老师可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直接的辅导,这与大班有着本质的区别。

  教师有时间与每个同学接触沟通交流,减少学生心理障碍,有效的师生交流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因此小班化的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在小班化的课堂上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比如共同完成演示实验,比如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共同探究,增加了课堂的生成性和趣味性。

  (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能动创造

  被小班化后,班级人数减少,每个学生占用的学习空间、活动空间和其他教育资源增多。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活动的机会多,自主创造发展的空间自然就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结合化学是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在减少课后作业的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农村现有资源进行家庭小实验,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乐趣就会提升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主动积极。

  综上所述,在被小班化后,针对学生情况和优势特征,我们将课外预习缩减变为课上预习,分组探究改为师生共探究,课外训练改为课堂有效训练,并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多动手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全会访谈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书画摄影
   第06版:教育园地
   第07版:身心健康
   第08版:专版
获奖以后
“鼓励”引领着孩子们流得更欢更远
浅议初中英语过程写作法
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
迷信的奶奶
高邮报教育园地06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 2016-01-07 2 2016年0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