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一大早,本报“美丽乡村寻访环市行”报道组前往界首镇子婴村采访。是日报道组已行至半途,接到该村党总支书记盛有山打来的电话,想与记者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再将采访时间延期一下,这已是报道组二访子婴村了,如若再延期就打乱了整个报道计划。不得已,报道组和盛书记商定只占用他二十分钟时间接受采访。到了子婴村部,见到盛有山书记时,他正忙于接待高铁施工方负责人,就高铁施工中出现的矛盾进行协调。送走高铁施工负责人,盛有山书记歉意地对记者说:“村里事情多,只能给你们二十分钟!一会儿,我还要接待扬州市国土局验收组对该村刚刚完成的土地治理项目进行复验。”盛有山很忙,在他接下来的工作介绍中,让记者体会到了他忙碌的初衷。
盛有山向记者介绍说,子婴村于2011年10月由原维兴村和界北村合并而成。由于村情复杂、矛盾突出、遗留问题较多,但是村两委会班子没有气馁和退缩,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迎难而上。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2014年以来在扬州、高邮“三会”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四有一责”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村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挖掘“管道”引“活水”
子婴村原先底子较薄,债务繁重,是一个贫困村。近几年来,该村想方设法,多头多路,挖掘“管道”引“活水”,努力化解村级债务。盛有山告诉记者,该村通过向上向外争取资金、盘活原村合并后空置的村部等集体资产、申报土地整理项目等多种途径,获得了一定的收入。子婴村除利用这些集体收入为民办实事外,同时积极化解村级债务,至目前已有效化解村级债务80余万元。
创新“渠道”造“财源”
盛有山说,要想为民办实事,改善村容环境和面貌,首先必须壮大集体经济。近几年来,该村面对一无资源,二无来源,三是多靠外界支援的窘境,积极开拓思路,创新“渠道”造“财源”,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该村主要开辟了以下“渠道”,一是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在经济开发区建设了标准化厂房用以出租,每年可获得稳定的收入;二是在全镇率先成立了扶贫开发基金协会,投入母本35万元,每年亦可获得一定的收益;三是最近该村成立了全镇首家农民用水户协会,该协会制定了章程,选举了理事会和理事长,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该协会成立将使水利设施得到很好地管护,促进水资源节约,并且可以获得一定补助。四是成立了农村淘宝网店,开设一年来,该村已有20多人上网“淘宝”,实现营业额近4万元。对此,盛有山告诉记者,淘宝网店是个新鲜事物,但可以解决买难卖难问题。眼时还在培育阶段,待气候形成将会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
“嫁接”“资源”种“甜果”
据介绍,近几年来,子婴村克服本村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嫁接”外来“资源”,“种出”了“甜果”。该村抓住农开项目实施契机,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目前,项目正在紧张有序推进,至明年5月份,将建成泵站2座,桥梁6座、U型渠6.5公里、水泥路4公里,将会极大改善该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此外,该村还通过群众自筹、向上向外争取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子婴村兴建了红旗路、振兴路、塘河路、新圩路、兴盛路等硬质化道路3400米。争取省交通厅帮扶的红旗路东延段正在紧张施工中,此路建成后又为该村增添了一条主干道,将极大方便群众的出行。近年,该村疏浚了村中十多条河道近18000米;安装路灯50盏;建设了村便民服务中心、村民健身广场等惠民实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广大村民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