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限塑令”实施7年多——~~~
“限塑令”实施7年多——~~~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限塑令”实施7年多——
商贩依旧“供” 市民仍在用
  □夏慧

  “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并规定消费者要为使用塑料购物袋付费。”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08年6月1日起全国施行的这条规定,被形象地称为“限塑令”。如今,“限塑令”实施已俞7年多时间,记者走访邮城多处市场发现:大型超市“限塑”变“买塑”,成商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农贸市场、街头小店、流动摊点等,各类塑料袋免费提供;马路上,购物结束拎着大大小小塑料袋的市民比比皆是…… “限塑令”可谓形同虚设,陷入了尴尬境地。

  超市:塑料袋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走访市区部分大型超市发现,“限塑令”本意是以有偿使用的方式,来达到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引导消费者提高环保意识,提倡自带购物袋的目的。然而,7年多过去了,这个本意非但没有达到,“买塑”却被大部分消费者所接受,塑料袋成了超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请问您需要购物袋吗?大的3毛,小的2毛。”文游中路一大型超市收银员彬彬有礼地提醒正打算结账的消费者。“45块7毛,那来个大的吧,省得找零了。”该消费者一看当前消费金额,立即决定买个大的塑料袋。

  随后记者又在该收银台旁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在这段时间内又陆续有15个人前来结账,收银员都礼貌地询问了每个人是否需要购物袋,除3人购物少无需塑料袋之外,选择购买塑料袋的有11个人,只有市民姜奶奶随身携带了布质购物袋。“我天天要买菜,如果一天买一个塑料袋,长年累月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自带购物袋不仅能省钱,还环保。”姜奶奶一边将购买的商品放入自带的购物袋中,一边笑着告诉记者。

  “‘限塑令’刚出台时有不少人自带购物袋或者购买环保袋,但时间不长。现在大多数消费者都愿意花2、3毛钱买个塑料袋,有的人由于一次性买的东西较多,甚至还会多买几个塑料袋。”柜台收银员说,大家普遍觉得塑料袋回去还可以当垃圾袋来使用,而超市提供的环保购物袋价格相对较高,买的人比较少。

  在超市,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果蔬区的手撕袋很受顾客青睐。记者在通湖路一超市果蔬区看到,一名顾客一连撕了四个手撕袋,并用这些袋子分别装了苹果、橙子、土豆、大白菜,随后结完账就直接拎着4个小袋子离开了。“超市里手撕袋是免费提供的,塑料袋收费后,有些消费者为了少花钱,就选择用手撕袋来代替塑料袋装小件商品。”该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农贸市场:摊主主动递上塑料袋

  农贸市场的摊贩依然我行我“塑”,不仅免费提供塑料袋,许多依然是“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

  “美女,要买点什么,拿个袋子自己装。”记者刚走进市区某农贸市场,一家蔬菜摊位摊主便热情地递上一个绿色超薄塑料袋;遭到拒绝后,该摊主又去招揽其他顾客。记者绕着该农贸市场转了一圈,遇到了不少热情的摊主,在记者还没说要买的时候,就主动递来一个塑料袋。记者还看到,许多买菜市民的手中都提着好几个颜色不同的塑料袋,里面装着蔬菜、鱼、肉等食材。

  “你还记得‘限塑令’吗?”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摊主,多数摊主表示没听说,少部分知道“限塑令”的也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

  一位蔬菜摊摊主表示,“限塑令”刚出台时,他曾担心塑料袋收费会给生意带来影响,后来看见别人在用,他也跟着用了。“我们做的是小生意,一斤菜最便宜的就卖几毛钱,要是再跟顾客收两毛的塑料袋钱,谁会乐意啊?再说别家都在用这种塑料袋,我家不用的话,哪还有顾客愿意来买?”该摊主坦言道,在平时进购塑料袋的时候,他也不会注意塑料袋的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毕竟越符合要求,成本就越高。在征得该蔬菜摊主同意后,记者仔细看了那些塑料袋。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上没有任何生产规格的标志,也没有标明生产厂家,摸在手上与超市使用的购物袋相比明显要薄很多,很难满足“不小于0.025毫米”的要求。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仅农贸市场,在小饭店、早餐店、街头流动摊点、水果摊、食品店等处,超薄塑料袋也频频出现,且基本上都是免费提供的。

  市民:生活离不开塑料袋

  “7年前的‘限塑令’,你还记得吗?你做到了吗?”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不少人表示,有印象,但日常生活确实离不开塑料袋。

  “买菜的时候,就算部分蔬菜可以直接放在环保袋里,但鱼、虾、肉这类食材肯定要用塑料袋来装。”市民宋女士说,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也总不能直接用环保购物袋来装,那就太浪费了。

  “‘限塑令’出发点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就比较困难。比如,有时在上下班途中临时想起要买点东西,只能用塑料袋来装,总不能天天带着一个环保袋,那就太麻烦了。”市民张先生表示。

  还有部分市民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塑料袋生产厂家的监管,多生产一些合规和可降解的塑料袋,这样既方便市民生活,有也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此外,现在市场上的环保袋价格较高,很多只能一次性使用的场合不可能去使用环保袋,研发出价格低廉的环保代替品,“限塑令”自然令行禁止。

  职能部门:限塑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7年来,大型超市在‘限塑令’这一块做得比较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也曾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对全市所有塑料袋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并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减少使用或者使用“符合规定的塑料袋”,但由于面广量大,收效甚微。

  该负责人表示,一纸“限塑令”要真正令行禁止,仅靠一味地“禁”,只能收一时之效,根本途径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仅职能部门要持之以恒、严格执法;塑料袋生产厂家也要自觉遵守规定,多生产既便宜又环保的可降解塑料袋;商家则不能为了吸引顾客,置国家“禁令”不顾。最重要的还是消费者要增强环保意识,改变生活方式,只有消费者从观念上改变,职能部门和商家联手设防,才能让“限塑令”不再是纸上谈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盂城驿
   第07版:教育园地
   第08版:特别报道
商贩依旧“供” 市民仍在用
广告
高邮报特别报道08商贩依旧“供” 市民仍在用 2015-12-11 2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