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背着父母参军的,那时候家里有点条件的很少会让孩子去参军。”在马棚卫生院,得知记者来意后,正在输液的86岁抗战老兵黄如清说,家里兄弟二人,自己是老大。小时候,家里条件养活两个孩子不是难事,但他偷偷地瞒着父母报名参了军,那年15岁。
黄如清介绍说,因为年龄小,被领导安排进入了地方部队,虽然没有在一线与鬼子们正面交锋过,但也曾与鬼子们打过一些“交道”。那时候,地方部队武器装备较差,他参军后只配发了2颗手榴弹。他白天大多数时间躲在黄草荡里,晚上出来刺探敌情。“我们俘虏过4个鬼子,都是在没有枪的情况下。”黄如清说,每次晚上出来活动时,他们都会带着事先自制的“钢圈套”,就是用钢丝围个圈,然后缝上大布袋,里面装着稻草灰。有一次,他与队长一起出来,趁着天黑,悄悄前往敌人一办公处,看着门口站岗的哨兵正在打瞌睡,便趁机摸上前去,用“钢圈套”套住他们的头,俘虏了他们,并将他们带到部队,领导从他们身上获取到一些有价值的情报。用这种方法,黄如清和战友前后俘虏过4名鬼子,也因此受到过部队领导的表扬,荣立过三等功。
黄如清说,那时候除了痛恨鬼子外,还非常痛恨汉奸。因为汉奸常常将地方部队的一些情况告诉鬼子,让鬼子来围剿部队。一次,鬼子们前来围剿,看见有人躲进黄草荡,便下令放火,试图烧死他们。那时候躲在里面的不仅有士兵,还有少数老百姓,眼看着火势越来越猛,离大家越来越近,没有带任何工具的战士和老乡便用手将四周的草全部拔掉,大火才没有烧过来。鬼子以为我们插翅难逃,没等多久便离开了。从那次以后,每次躲进黄草荡,他们都会带着刀,把周边的草割掉,以防敌人再次放火。
黄如清说,那时候在黄草荡一躲便是一天,全靠伪装成地方老百姓的后勤工作人员送饭进来。有时候遇到鬼子,食物被抢、人被杀,他们只能在黄草荡里忍饥挨饿。
黄如清说,解放战争时,他真正地上了战场,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等知名战役,小仗打过无数。“打仗死人再正常不过,身边许多的战友都牺牲了,自己能够活下来真的非常幸运。”黄如清说。杨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