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前往城南医院采访抗战老兵黄宇森,老人正静静地坐着看抗战电视剧。老人的子女告诉记者,虽然老人已经几乎听不见了,走路也需要有人扶着,但平常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因为那样,能让他想起自己经历过的那段烽火岁月。
在谈起从军往事时,黄宇森陷入沉思:“我父亲在我刚出生没多久就去世了,我和哥哥两人由母亲抚养长大,因为家境贫寒,不到15岁,家人就送我到邻村一大户人家打长工。大概过了两年多,有一天我在村里遇到一位新四军领导,也许是看中我脑子灵活,胆子大,他让我回家征询家人意见,能否让我参军。”黄宇森说,为了给家庭减少负担,也为了谋一条活路,时年18岁的他瞒着家人参加了新四军。因为在部队表现出色,屡次立功,黄宇森很快受到上级领导的器重,参军不久,就被火线批准入党。
采访中,黄宇森告诉记者,整个军旅生涯当中,他经历过许多战役,最难忘的是在三垛河打的伏击战。1945年4月,苏中军民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迎来抗日大反攻的新形势。日军为了阻止苏中军民的战略反攻,命令盘踞在宝应县城的日伪军,调往兴化南面的周庄驻防,妄想进一步封锁、分割和“蚕食”苏中抗日根据地。在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新四军上级领导决定调集三个团和一个分区特务营的兵力,在三垛东至新庄一带,对日军和伪军进行一次伏击战。而黄宇森所在的部队也有幸参加了那次伏击战。“战斗打响前,我们就一直趴在老百姓的屋子上打掩护。在战斗打响后,战士们看到日伪军进入了我军事先准备好的“口袋”,便把子弹、手榴弹等像暴雨般投向敌群,沿河上下顿时一片爆炸声。”黄宇森说,许多参战将士都表现英勇,在把身边的子弹打光后,毫不犹豫地和鬼子拼刺刀。而黄宇森也在那次战斗中,直接赤膊上阵面对面和鬼子拼刺刀时,在胳膊上留下了很长的刀疤。
打完三垛河伏击战后,黄宇森又和他的战友们一度转战到江南一带继续进行武装斗争,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照上级指示,黄宇森所在的部队回乡进行整编和学习。1950年,黄宇森从部队退伍,转业到地方工作。
如今,已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黄宇森,仍时常将自己的经历讲述给子女们听,并常常教育子女:“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不愁吃穿,但是我希望你们能牢记历史,不忘在抗日战争中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 管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