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个人再就业工程
一是建立台账。开发区对目前未能就业且具备劳动能力的,特别是40-50周岁女性和50-60周岁男性进行调查统计,并建立富余劳动力及企业用工需求台账资料。二是匹配推荐。对劳动力条件与用工需求单位条件基本相符的,进行匹配推荐。三是技能培训。对无法匹配的富余劳动力,进行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今年已培训404人次,使部分富余劳动能够顺利就业。
二、构建失地农民养老工程
一是建立失地农民资料库。对全区各村(社区)失地农民进行排查,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库。二是明确养老对象及标准。由“失地农民养老工程”工作组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方案,经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通过后执行。三是组织实施养老金发放。由各村每季度发放生活补贴,目前已发放2831人。
三、建立特困群体救助工程
一是成立开发区光彩事业促进会。动员全区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积极投身“光彩事业”。二是募集光彩基金。光彩基金募集分条线开展,确保每年光彩基金募集资金不少于200万元。三是制订特困群体救助办法。由“特困群体救助工程”工作组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开发区特困群体救助办法》。四是实行申请审批救助。由相关单位对申请人的家庭困难情况进行核实,并进行公示。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按照特困群体救助办法,从光彩事业基金中拨付救助。仅今年就帮扶267户困难户,帮扶资金近60万元。
四、推动南北互助、共建共荣工程
以“增强造血功能为主、直接输血为辅”为原则,实行城郊经济发达村与北部经济薄弱村进行南北经济互助,现有5对10个村参与共建。在帮扶项目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做到及时跟踪,开展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五、促进文明家庭创建工程
一是制定文明家庭创建标准。对照江苏省基本现代化相关指标,形成符合开发区实际的文明家庭创建标准体系。二是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宣传。利用橱窗、板报、电子屏、条幅等形式,在全区形成争创文明家庭的良好氛围。三是组织文明家庭评比。坚持推荐、评选和公示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争创“文明家庭”活动规范化。四是实行文明家庭动态管理。村(社区)对每户文明家庭登记造册,坚持每年复查一次,对确实不够条件的取消文明家庭资格并摘牌,在全区形成学习文明家庭、争当文明家庭的良好氛围。
开发区在着力推进“五大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兴建了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开发区医院是扬州市一流的乡镇(园区)医院。今年3月,又投资2亿元兴建九年一贯制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