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架前的仰望
  □淖柳   

  逛书店,淘书本,是我的嗜好。

  每出差到一个地方,都要摸进书店,选读、优购我钟爱的图书。有时因事未去成,真有一种少了什么、丢了什么的感觉。即使回到家乡,我也要抽空跑跑书店。前阵子,家乡城区的新华书店装修,装修期间我就去了好几次。第二次去时,书店说好了对外开业的日子,结果还是延期了。那种莫名的惆怅,如低垂的柳枝,摇头无语。

  每当我到了书店,伫立在书架前,有一种人有所归、魂有所附的轻松。在家乡书店里,我看到汪曾祺先生著作的专柜,看到本地作家作品的专柜,很是亲切。于旅途淘书中,记得在南京市江宁书店,和汪曾祺的《我的高邮》、陆建华的《汪曾祺与“沙家浜”》、王树兴的《国戏》、周游的《男人的天空》等书相遇,一股股暖流在心胸与书架间涌动;在内蒙通辽市书城,我看到了王干的《潜京十年手记》,当场擒获潜京者的华章;在青岛市黄岛书店,我淘到了申泰岳的《心路》,待日后见面时请老领导签名留念。书店成了我人生的驿站,有了一次次的精神寄托;书架成了文化席梦思,一次次休憩很是养心;书籍成了涓涓小溪,一次次沐浴着我的情感和灵魂。

  从家乡到南京,从江苏到各地,凡是我到过的书店,都有汪曾祺先生的著作。每当看到“文狐”汪老的著作,那种崇拜和亲近、自豪的感情油然而生。从《邂逅》《受戒》《大淖记事》《彩云聚散》《寄意故乡》到《我的高邮》,从《世相中人》《风雨天涯》《京华心影》《打渔杀家》《晚翠文谈》到《人生漫笔》,从《端午的鸭蛋》《菰蒲深处》《故乡的食物》《四方食事》《人间滋味》到《随遇而安》等等。有汪老的小说、散文、随笔、诗歌、剧本、书信、小品,也有写作经验漫谈;有文学作品,也有字画汇编;有小学生、中学生版的,也有中文和中英文对照版的;有单册、几本套装的,偶尔也有不全的《汪曾祺全集》;有新近按不同主题编辑出版的,也有老选本再版的;有汪老先生亲人、挚友的作品,也有评论汪老作品的专著等等。书名一个比一个鲜明、温馨,装帧一个比一个庄重、大气。偌大、连排的书架,犹如超大型电子屏幕,故乡的大淖、保全堂、草巷口、善因寺等,水彩画般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汪老笔下的巧云、小英子、十一子、明海、戴车匠、叶三、陈小手等,活生生地与我对话;每一片水、每一条船、每一个滩、每一位人物、每一种食物,都在我的脑海里灵动。我仿佛看见:汪老正沉思着、微笑着从书架中走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汪老的体温、神韵和气场。为此,我仰望、我聆听、我汲取,我思念、我祈福、我遥祝。

  汪老既是国之大家,也是市民自己的作家。汪老的思想和作品,既是高邮的故乡,也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既是水乡的大淖,也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既是当代写作的一管喷泉,也是接通现代文学血脉的独特干渠。在文革结束、思想解放的年代里,汪老高举“人世、人文、人生、人情、人心、人性、人魂”的大旗,捧出了《受戒》《大淖记事》等一大批让世界为之震惊和倾倒的佳作,由此开创了文学“直达心灵”的汪曾祺时代。有人说,汪老的作品缺乏深刻的思想,我是不敢苟同的。汪老作品中积极、善良、和谐、圆融、健康、随缘、充实、生态、诗性、静美、(偶尔出现的)抗争等思想,是深藏的不是浅显的,是浸润的不是强灌的,是低吟的不是吼叫的,是绵里藏针的不是剑拔弩张的,是持续发力的不是短期效应的。汪老这种思想的艺术表达,比社论体、杂文体的思想要深刻得多。这种汪式之深刻,比那些自称深刻的人、文不知要深刻多少倍。

  在书架和汪老作品的面前,我常常自责和羞愧。由于浮躁和懈怠,书读得不多,精读的也少,深入消化、学以致用的更少。时代在发展,读书是正道。读书会有进步,不读书永远没有进步。读书,不一定会成为大家。不读书,永远成不了大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盂城驿
   第04版:专版
斗蛐蛐
书架前的仰望
看望一枝梅
丫子
罱河泥
童年,那盏灯
高邮报盂城驿03书架前的仰望 2015-03-20 2 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