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卫科,市红马甲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从2008年的一次偶然爱心相助走上公益之路开始,7年来,她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公益梦想,以微薄之力帮助一个又一个困难家庭走出困境。近日,她被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表彰为“高邮市优秀志愿者”。
偶然的爱心之举
让她走上公益之路
2008年,时年30多岁的薛卫科,曾是我市一家知名企业的销售骨干。业余时间,她与许多年轻人一样,喜欢上网找一些兴趣相投的人网聊。一次偶然的机会,薛卫科与一名叫李丽(化名)的女网络作家在网上相熟。通过多次长时间的接触,薛卫科了解到李丽竟然是一名残疾人。 “她在网上告诉我,因为她下肢残疾,心理极度自卑,便在家学习写作,以打发无聊时光。这么多年,她不仅没有出门工作的机会,甚至连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都没有。”薛卫科说,通过李丽一些简单的网络话语,她发现李丽虽有才气,但性格较内向,非常希望能有人帮她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个这么美好的女孩,不能就此消沉,我应该给她一些帮助。”心地善良的薛卫科,将这一想法与网上的好友进行沟通,很快得到了网友们的响应,大家都表示愿意帮助这个可怜的女孩。于是,薛卫科和几个热心网友,常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开着私家车带上李丽到乡下或周边县城游玩,开阔她的视野,解开她的心结。
在薛卫科等人的帮助下,原本内向消沉的李丽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并凭自身努力在城区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是我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一个残疾女孩走出人生的低谷。看到她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觉得非常开心。”薛卫科表示,正是这次爱心行动,让自己萌生了做一个公益志愿服务的想法。
建立志愿者网络联盟
开展活动数百次
有了做志愿者的想法后,薛卫科一有时间,就通过多方打听寻求需要帮助者的信息,然后联络一些爱心网友共同开展爱心行动,或者干脆独自驾车赶赴扬州城区,参加扬州市区一些民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此,薛卫科牺牲了许多业余时间。为进一步做好公益活动,2012年年初,薛卫科做出一个大胆决定——从公司辞职回家创业,以便有更灵活的时间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对此,薛卫科的家人和亲戚朋友起初都不太赞成。“每当听到各种各样不理解的话,我心里都非常难过,甚至想过放弃。”薛卫科说,是那些和她一起做公益志愿服务的人鼓励了自己。“小薛,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会赢得理解。”“小薛,你不是一个人在努力,你还有我们,我们永远支持你……”这一句句充满正能量的网上留言,让薛卫科受到了极大鼓舞,也愈加坚定了坚持走公益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由于受地域和通讯等诸多条件的限制,2012年以前,我市没有一家民间公益性质的志愿者团体,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只能通过民政、慈善总会等途径寻求帮助。为了收集到更多寻求帮助者的信息,便于众多热心公益志愿者交流和沟通,薛卫科想到了建立网络。当年5月份,在她的努力下,一个依托网络形成的高邮志愿者联盟群终于建成。
“在这个群里,我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爱心人士,每天我们都在网上互相交流彼此身边的人和事,也把自己的一些关于公益志愿服务的想法通过这个群进行交流和互动。”薛卫科说,从2012年到去年市红马甲志愿者协会成立,她们已通过志愿者联盟群,开展了数百次公益志愿活动,使许多身患癌症的妇女得到及时治疗、家庭贫困的孩子重新走进学校、失去子女的老人重新绽开笑颜……
公益之路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高邮志愿者联盟”的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14年11月23日,为进一步做强做大公益事业,在市民政局和市文明办的帮助下,她们成立了我市首个民间志愿者团体高邮市红马甲志愿者协会,薛卫科任协会副会长。
新成立的“红马甲志愿者协会”,“年龄”虽小,但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薛卫科和她的好友们已将“红马甲”的温暖带到了全市城乡各地弱势群体身边。
家住我市盛世风雅苑小区的男孩冬冬(乳名)所患疾病十分罕见。为给小冬冬治病,他的家人已花去医疗费20余万元。现在小冬冬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院建议冬冬家要准备80万元至100万元的治疗款,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实在难以承受。得知消息后,市红马甲志愿者协会成员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冬冬一家在北海广场组织开展了一场大型爱心义卖活动,当天便为其筹集到善款8万多元。
为了让敬老院的老人安享晚年,“红马甲志愿者协会”每个月都会选择一个敬老院,为那里的老人们开展一次免费送温暖活动。
10日下午,记者走进市红马甲志愿者协会办公室,看到薛卫科正忙着给会员们一一打电话。“我们协会将组织会员走进琵琶社区,给老人免费送水果。我正在联络一些会员商量这个活动方案。”薛卫科微笑着告诉记者。
经过薛卫科和她的伙伴们共同的努力,如今,“红马甲志愿者协会”正日益成熟并发展成为邮城知名的民间公益组织,目前会员已有400多人。
面对未来,薛卫科说,公益的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她和她的朋友们将继续努力,为更多的人送去关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