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随想
  □吕丽华   

  文明在哪里?也许她在龙虬庄遗址下深眠。枕着7000年前史前故事,做着厚重历史的旧梦。比甲骨文还早1000年的文字拓片,骄傲地炫耀着新石器时代老祖先的文明。这个绿树掩映的村落,透射着华夏文明熹微的光。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之光早早来临,它风驰电掣般变化演绎着千年万年。而它作为名词记录在册,始于《易传·乾·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文明是什么?雨果说:“文明是一种运动而不是状态,它是一次航行而不是一个港口。把理想运用到真实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对物质的追求,文明蹒跚而行,渐渐有了孔融让梨,尊敬兄长的文明;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的文明;孟母三迁,爱护晚辈的文明;高山流水,朋友互敬的文明;举案齐眉,夫妻相敬如宾的文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之水,浩浩汤汤地流淌至今,涤荡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灵魂。

  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时筑高台、置邮亭,于是我所生活的这座城有了自己的名字,从此,高邮成为中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它崭新的历史和文明逐渐铺开。文明之花开在那斑驳的古城墙上,开在那盂城驿的廊檐旁,开在那文游台的庙台上,也盛开在勤劳朴实的人民心里。文明的密码藏在名人的书画里,隐匿在贤士名流的饮酒作诗行乐的交往中,潜伏在文人雅士沉思的窗棂楼阁前。秦观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诸多名句解说着这座城市的风流和情致,镇国寺的晨钟暮鼓渲染着这座城市的静谧和安好。徜徉高邮老城区,新疏浚修复的市河,串联起王氏纪念馆,旧式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王氏广场的文化浮雕,讲述千年的小城故事。

  高邮的文明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历史文化积淀上,还有那独特的生态文明。“我的家乡在高邮,风吹湖水浪悠悠。岸边栽着垂杨柳,树下卧着黑水牛。”这是汪曾祺笔下家乡的优美的生态环境。夕阳下动人的高邮湖,泛着粼粼波光珍珠般的运河水,细水流深的清水潭,摇曳生姿的芦苇荡,层林尽染的水杉林。披着传奇面纱的魁星阁,见证战火纷飞的净土寺塔,不再黯淡落寞,政府在保护修建的同时,用美丽的彩灯为它们份靓,市民们用欢声笑语长夜陪伴。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在某个时空中相遇、穿越,整座城市变得更加年轻活力和神秘浪漫。

  都说“文明是把尺子,时刻衡量着你我他”“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文明是人的素质品格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虽然涵盖了无数内容,但却可以从身边小事、一言一行中体现。文明是锦衣华服的时装,也是纯手工制作的一双老虎鞋;文明是山珍海味,也是传统技艺的一碗豆腐羹;文明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也是整洁干净的民居;文明是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也是深巷中单调的捣衣声;文明是宽阔平坦的马路,也是斑斑驳驳的青石板。文明是高效率投入地工作,也是相见时点头微笑的一个招呼。文明是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也是代代口口相传的美德标准……有风度的一伸手,有修养的一句话,充斥在人们心田,便回味出那文明的味道,意韵久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高雅
   第04版:专版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盂城驿
   第08版:专版
也谈女人
美哉,邮城
文明随想
看电影
高邮报盂城驿07文明随想 2014-12-12 2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