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而实际上,低血压对中老年人的危害同样严重。据日常门诊统计,患有头晕、乏力的中老年中,低血压者约占1/5。
通常认为,血压若长期维持在90/60毫米汞柱或以下时,可称为“低血压”。据医学调查显示:老年人中,2/5的中风患者、1/4的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低血压引起的。
为什么老年人低血压会诱发中风与心肌梗死?因为随年龄增大,人的血管硬化程度会不断加重,特别是脑血管硬化与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可使它们调节血流量的功能逐渐减弱或丧失,这时只有靠一定的血压才能维持适当的血流量。当血压过低时,血流缓慢,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造成供血、供氧不足。同时,血流变缓还容易引致栓塞,从而诱发中风或心肌梗塞。
中老年人一旦得了低血压,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无论辨证论治,还是专方治疗,对于升压、稳压都有明显的作用。
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有关。
中医诊治低血压,临床表现以头晕、头昏为主症,但当依兼证之不同分清病变脏腑气血所在。如兼见气短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症多属气虚;兼见面色苍白、视力模糊等多属血虚;兼见面颊潮红、盗汗、手足心灼热、口干、咽干等多属阴虚;兼见心悸、健忘、多梦等其病多在心;兼见纳差便稀、脘腹坠胀、面色萎黄,其病多在脾;兼见腰膝酸软、腰痛、尿频、小便余沥者,其病多属肾。
辨证分型:气血两虚型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养胃。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药用党参、茯苓、熟地各15克,黄芪30克,白术、白芍、川芎、当归、炙甘草各10克。气阴两虚型治法:益气滋阴,宁心安神。方药:生脉饮合炙甘草汤加减。党参、生地、天冬、麦冬、酸枣仁、阿胶、炙甘草各15克;黄芪30克,桂枝、五味子各6克。脾肾双亏型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用补中益气汤合保元汤加减。党参、黄芪、升麻、柴胡、白术、茯苓、熟地、山药各15克,山萸肉、陈皮各10克,内桂6克。肝肾不足型治法:补肾柔肝,滋阴生津。方药: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菊花、丹皮、泽泻各10克,党参、黄芪、熟地、山萸肉、茯苓、山药各15克。心肾阳虚型治法:温补心肾,振奋阳气。方药用养心汤合桂附地黄丸加减。党参、黄芪各30克,当归、远志、制附子、山萸肉、枸杞子、山药、炙甘草各10克,茯苓、熟地、酸枣仁各15克,肉桂6克。
另还可采用以下简便验方:1、红参、麦冬各15克、五味子10克,水煎后服用,每日1剂。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沸水浸泡代茶饮。3、党参、黄精各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数月。
此外,艾灸治疗对低血压也有较好疗效,常用艾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只要持之以恒,均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作者简介:
郭毅,副主任中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1979年起,即跟随其父已故的省名中医郭建中临诊多年,深得其传。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函授专科班,早年曾先后在泰州卫校、扬州医学院中医提高班学习深造。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擅长内科杂病及中西结合治疗心血管病、胃肠病、泌尿疾病等。另对我院已故的名老中医顾文海治疗乳糜尿的独特医疗经验还进行了传承和推广。曾在全国及省市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