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农村公路管理长效化,我市建立起以市交通局为主导、公路站为“业主”,乡镇为责任主体的三级管理网络,每个乡镇都成立公路站,并配备3至4名管理人员,每4到6公里乡道、5至7公里村道都配有1至2名专职养护工。同时,我市还在扬州市率先向一线乡村公路养护工统一定制和发放作业工具和标志服装。
为强化路政管理,确保农村公路持续发展,我市在出台《县道履约考核办法》《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办法》《路政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考核办法的同时,还制定了《高邮市农村公路管理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起了“政府为主、多元投入”的乡村公路管养资金投入机制,并将管养资金列入县(市)、乡镇两级财政预算。从2012年起,我市还建立了乡村公路大中修基金,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每年市财政按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补助乡村公路的管养维护。
为高标准管护好乡村公路,我市制定了相关“管护考核细则”,明确了对路基、路面、桥涵、绿化、沿线设施等5个方面的管护标准。同时,对县乡公路实施分类管理,实行“新路严管,老路新管”,对出现公路违法建设的乡镇,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农村公路“以奖代补”的资金。
为了使乡村公路管养工作实现融合服务的目标,我市还把国省干线公路的管理工作规范引进农村公路管理工作中,实现了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同一标准、同一制度、同一程序、同一收费、同一服务窗口”的“五同一”管理。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乡村公路危桥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公路安保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并将其列入“民生幸福工程”,实行项目化推进、目标化管理、社会化评议。近3年来,已累计投入1.5亿多元,改造乡村公路危桥672座,全市所有乡村公路均达到安保工程建设要求。今年,我市又推出“美丽乡道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把所有乡道打造成“风景走廊”。
为打造农村乡道30分钟服务圈,我市还创新开展了农村公路管养创先争优系列竞赛活动,以“爱播阡陌,服务至上;乐行乡土,平安到家”的品牌理念,为人民群众精心提供以“邮乡阡陌”服务热线为平台、农路管养直通车为载体的畅安服务。《中国交通报》以“行走百里水乡,爱播阡陌之间”为题,对我市的品牌管护经验和成果进行深度报道;“邮乡阡陌”还获得了省交通运输行业优秀服务品牌的命名。久强 建荣 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