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吴登云响应党的号召,志愿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工作。4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骑马踏遍了乌恰县的所有乡(镇)村庄,深受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爱戴,被誉为“白衣圣人”“马背医生”。为了抢救病人,他先后无偿献血30余次计7000多毫升;为抢救烧伤的儿童,他从自己腿上割下13块皮肤移植到患儿身上;为改变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他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医务骨干,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园林式医院。退休后,他又为当地的脱贫致富事业到处奔波。
吴登云是中共十六、十七、十八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2009年,吴登云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为深入开展学习吴登云先进事迹活动,我市在他的家乡原郭集镇,建成了吴登云事迹展览馆,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报告会开场白,吴登云用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道出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也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报告会上,吴登云用家乡语言讲述了自己扎根新疆50年的工作生活和情系高原、大医精诚、牺牲奉献的不平凡事迹。吴登云的事迹,感动了聆听报告的每一位党员干部,会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大家被他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充满仁爱、治病救人的高尚情操所感动。
报告会结束后,方桂林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要学习吴登云热爱人民、以群众利益为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坚强党性;学习他扎根边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勤勉刻苦,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方桂林强调,要把学习吴登云先进事迹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结合起来,与向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学习结合起来,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吴登云为参照,努力在“联、转、改”上下功夫、出实效。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坚持群众观点,反对官僚主义;坚持积极进取,反对享乐主义;坚持勤俭节约,反对奢靡之风,以优良的作风形象和工作业绩,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评判。周雷森 夏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