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王磐《游张墩寺赠成上人》赏析
~~~——王磐《游张墩寺赠成上人》赏析
~~~——王磐《游张墩寺赠成上人》赏析
2014年03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净、空灵、和美
——王磐《游张墩寺赠成上人》赏析
  □ 朱延庆

  王磐字鸿渐,号西楼(公元1470年——1530年),高邮乡贤,著有《西楼乐府》《西楼诗集》《野菜谱》等。他是明代散曲大家,《朝天子·咏喇叭》多年来一直被选作中学语文教材。他的诗也写得很有特色,可惜多已散佚,仅存十几首。《游张墩寺赠成上人》便是一首别有诗情、诗味、诗韵的禅诗。

  几年传偈到空门,今日来见老法髡。

  流水五湖清入寺,白云千古结成墩。

  欲将诗画咀禅味,愿借机锋断俗根。

  古衲向予轻一指,潭中水月淡无痕。

  张墩寺在高邮城区西约40华里的菱塘回族乡,于北宋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1110年)建,后毁,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后又毁,前几年再建,只是规模不及以前。

  “上人”是佛教中具备德智善行的人,是对僧人的尊称。“成上人”是一位能写诗作画、佛界资深,俗姓或法名为“成”的大和尚。

  开头两句,几年来我常到寺庙从师受经,传颂偈词,今天我又来参拜法师了。偈,佛经中的颂词,梵语:“偈佗”的简称,以三、四、五、六、七以至多言为句,四句合为一偈。有人“从师受经,日颂千偈”。空门,佛教以空法为入涅磐之门,《智度论》:“涅槃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世称佛门为空门,本此。髡,光头,此指僧徒。诗人信佛,在诗的开头,诗人的思想就亮相了,他对成上人是很尊敬的,从“参拜”二字可见。开头两句为后面老法师的点化作了铺垫。

  颈联。写成上人修炼的张墩寺清净似仙境的环境。高邮湖在王磐生活的年代还散布着36湖,36湖尚未连成一片,诗中的“五湖”可理解为虚指。张墩寺位处高邮湖畔,清清的湖水流入寺内,蕴含着佛门的清净与生气。“白云千古结成墩”,真是诗人的奇想。丰富的想象是诗的翅膀,奇特的想象更见诗人的睿智与卓识。张墩寺是一座千年古刹,是一方洁白无瑕的净土,平添了佛门灵动的仙气。诗人到此真可以使心灵得到净化。颔联为后文作了张本。

  颔联。写诗人到张墩寺参拜成上人的原旨本意。诗人来此张墩寺,原本以为从成上人的禅诗、禅画中咀嚼到禅味,受到佛法的洗礼。禅,是梵文“禅那”的略称,意为“静虑”“思维修”,也可称为“禅定”是人生之道。禅的修习以解决去想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活”到“清净”的转变,也可使信仰者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甚至出现某些特定的幻觉。机锋,机警、锋利。佛教禅宗迅捷、锐利、不落迹象、含意深刻的语句,给人以微妙而难以明言的一刺,语言超常、怪异,也可棒、喝,但重在“一刺”。苏轼诗《金山妙高台》:“机锋不可能,千偈如翻水。”明代谢臻云:“极无烟火处,便是机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写庐山吗?是,又不是。这也是一首禅诗,隐藏机锋。俗,佛教称世间与在家为俗。据玄奘的《心经》,俗根是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诗人此次来参拜老法髡、欣赏禅诗、禅画,祈望进入禅堂,进入堂奥,悟得禅理,咀得禅味,从而断掉俗根。《大集·卷二》:“能调优俗根、安住于寂静,增长于善法,修集于念光(一念光明)能遮止恶法,犹善守门者。”

  末两句,诗情陡转,出奇制胜的两句。衲,僧衣也;称僧人补曰衲。古衲,老和尚也。成上人轻轻一指,“潭中水月淡无痕”,出神入化,有出奇制胜之效。诗人原本从个人设想的方式得到的禅味,没有得到;却从意想不到的“一指”中喜出望外地得到,这是强列的反差对比。成上人的“一指”,如同棒、喝,使诗人猛省、顿悟,咀到了禅味,断掉了俗根。这“一指”,即是“一刺”,即是机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指”到肯綮处,“指”到要害处,“指”到关键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劝发诸王要偈》中写道:“诸根常轻躁,驰散六尘境,若能善调伏,是则大勇健。”诗人在“一指”中“驰散六尘境”,获得“大勇健”。诗人的顿悟与平时的渐修“几度传偈到空门”是紧紧相连的,“几度传偈”是顿悟的基础。从中可见成上人对佛法的领悟之深以及佛法力量有形无形之大。诗人亦具佛法之慧眼,视得潭中水月“淡无痕”,而入无我之境,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心传心的禅宗修持方法心领神会。“空”的意义为虚幻不实,缘起无性,但不是空空如也,如天空、太空,看似空无一物,实则包罗万象;万象也是空。

  这首律诗前面的六句,诗人的情绪逐步砌高,最后的两句突然急转,将读者带入另一境界,诗人惊喜了,读者也惊喜了,因而创造了清净,空灵、和美的意境,“卒章显其志”。在和美的意境中,抒发了诗人脱略尘俗,冲融旷达,逍遥乎宇宙,寄兴于烟云水月之外的思想情感,真乃“古摩诘(王维)之流也”。一首好诗是诗人心绪的自然流动,看上去似无技巧,其实技巧在其中矣。这是一首别具个性的禅诗,隐藏的机锋很耐人咀嚼、寻味。

  星云大师认为,佛教是人间的佛教。一个人有好心就是佛,做有益于别人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就是佛。拜佛不重要,重要的是“行佛”。人生有用的不是金钱,是“欢喜”。成上人的“一指”,显示其“般若”(慧),使诗人获得了“大勇健”,且“波罗蜜多”(得度)获得了“欢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盂城驿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不觉生出些许感慨
清净、空灵、和美
“黄肠题凑”何时回
高邮报盂城驿03清净、空灵、和美 2014-03-28 2 2014年03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