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病程长,范围广,中西医对肾病的认识亦不尽相同。西医是以肾脏发生器质性病变所出现的疾病为名,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结核等等。而中医的肾病既指肾脏器质性的疾病,也包括肾脏功能失常出现的多种症状,如腰膝酸痛、疲劳无力、头昏健忘、耳鸣耳聋、性功能减退、妇女月经不调、小儿发育不良等等。
肾脏疾病病机复杂,一般认为肾病多属虚证,其实不然。其大多数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主要病变脏腑在肾,往往与其他脏腑有关,有时牵连多个脏腑,多个系统。有时可以完全以实证出现,如肾炎水肿、肉眼血尿、蛋白尿等在发病初期绝大多数以实为主,即使到了肾功能衰竭出现恶心呕吐、口有秽味、大便偏干等症时亦属本虚标实,应根据邪正虚实主次而辨证治疗。这些均应祛邪治标为主,待邪去始可护肾,此时用膏方时不是太适宜的。
对于病情稳定,中医辨证邪气不甚,正气渐虚的肾病患者,中医师将全面分析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治疗用药史,其他系统疾病的情况,再从中医角度望闻问切,病证结合,辨证论治,予以膏方调治。一剂膏方可有30-40味药物,经过合理配伍,组成一剂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虚实、寒热,并能兼顾本虚标实,分清主次的调理处方。如对中医所谓的肾虚证,当予补肾调理,其中又必须分清偏肾气虚、肾阴(精)虚、肾阳(气)虚;至于邪实,往往夹有气滞、血瘀、湿浊、湿热等邪,因此在补肾的基础上应加入理气、活血、化湿、清热等药配合调治。一张处方,一般需要一个多小时,方能完成。
膏方调治肾病的适应症:
1、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等)、继发性肾脏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马兜铃肾病、紫癜肾、痛风肾等),早、中期肾功能减退、中老年女性的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凡病情稳定,检测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血肌酐<442umol/L,尿蛋白定量<3.5g/24h,需要服中药调治者。
2、常有小便频数,甚则失禁,尿线变细等,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者。
3、有明显的肾虚证候,时有腰酸腰痛、头昏目眩、思维、记忆能力下降、阳萎、遗精、性功能减退、畏寒肢冷、头发早白或脱发较甚,出现早衰状态者。
4、40岁左右妇女,月经稀少,甚则月经周期延长,属卵巢早衰者。
5、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而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精力有所“透支”,而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的亚健康状态者。
总之,对于器质性肾脏病的稳定阶段或中医肾虚证、肾虚夹实证,均可以采用膏方调治。中医膏方并非是一个简单“补”字,应该是治病和防病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调理和滋补相结合,广泛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统一整体,体现了中医博大精深、内涵深刻的特色。
作者简介:
丁国培,主任中医师,扬州市中医学会理事、市医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曾师随赵养生、童和斋等老中医侍诊。并到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师从徐嵩年、陈以平等教授进修中医肾病,深得其传。从事中医工作几十年,在内科疑难杂症临床方面颇有建树。对急、慢性肾小球疾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治研究颇有见长,愈病日众。此外,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胃病,慢性腹泻等方面治疗效果显著。先后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撰写的《略论肾小球疾病从脾论治》、《辨治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31例》、《外感咳嗽辨治析微》等文章先后获奖,主编《中医预防保健常识》,并参与《中医诊疗学》中草药章节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