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菱塘回族乡的扬州市光明电缆有限公司新厂区,占地150多亩、5万多平方米连跨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和9层5000平方米办公大楼伫立眼前,气派非凡又不失现代气息。敲开总经理办公室的大门,杨志鸿热情地招呼我们。环顾办公室四周看到,他办公桌后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天道酬勤”的书法题字,遒劲有力。杨志鸿坦言这是他最喜欢的这四个字,记者以为这四个字正是他人生阅历的最好诠释。
2000年,父亲杨福贵果断放弃公司内的普通电线电缆生产线,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主攻舰船用特种电缆,并趁势对企业的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革的阵痛历历在目,正是这一年,26岁的杨志鸿带着“去企业熏陶一下,锻炼自己”的想法,放弃了原先很稳定的教师职业,加入了父亲的光明电缆公司,从最基层的销售员做起,一干就是8年。
年轻的杨志鸿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开始四处跑市场,从在青海省西宁顺利拿下第一笔订单开始,他的销售业绩年年位居第一;从第一笔订单的300多万元到几千万,再到后来的几亿元,杨志鸿用努力和实力证明着自己,因为他始终坚信努力才有回报。
然而,看似年年位居公司前列的销售业绩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得来的,其中也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谈及那时跑销售所吃的苦,杨志鸿坦言多得记不清了。上世纪90年代,汽车等交通工具不像现在这么发达,造船厂一般都座落在城市郊区的江边,交通非常不方便。早上为了赶在客户正常上班前到达,杨志鸿常常早上五点多钟起床,乘坐公交车到达郊区,然后背着一大摞材料再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江边的造船厂,一刻也不喘息地与客户谈生意。
采访中,杨志鸿动情地回忆起第一次去江南造船厂跑销售的经历。当杨志鸿向江南造船厂的经办人推销自己公司的电缆时,对方竟然说:“光明电缆,我们不可能用你们的产品。”这句话让杨志鸿深受打击,也正是这句话激发了他的斗志,发誓一定要拿下这家造船厂的订单。后来,杨志鸿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地将光明电缆“打进”了江南造船厂。现在,江南造船厂已经是光明公司长期稳定的大客户,多年来合作十分愉快。
正所谓天道酬勤,这句话不仅是对已经晋升为总经理的杨志鸿本身的褒奖,也是对光明电缆公司近年来加快发展的肯定。今年5月19日,光明电缆公司从原先占地50亩的旧厂区,搬进了占地面积150多亩的新厂区。至此,光明公司迈上发展的新里程碑。
然而令记者不解的是,这几年,我国受欧美市场影响,造船业订单锐减,导致船用电缆企业生产量直线下降。在造船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有些生产船用电缆的企业或是转行,或是压缩生产规模。光明电缆公司为何还要逆势而上,投入大量资金扩大规模、新建厂区?
“主要是从公司自身发展出发,市场不好反而更要大胆地往前走,去发展。低谷正是机遇期,要在机遇到来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大投入谋划长远大发展”。杨志鸿说,旧厂区的生产规模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生产设备也比较老旧,不利于今后的快速发展。
2010年下半年,杨志鸿和父亲大胆决策,决定投入10亿元新上舰船用特种电缆扩产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新购了30多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电缆制造设备,企业形象焕然一新,产能大幅增长。杨志鸿胸有成竹地对记者说:“我满怀信心地期待着2015年船用电缆生产高峰期的到来。”“十二五”期末,光明公司年生产能力可达20亿元,力争销售达15亿元,到时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公司生产、制约销售的瓶颈,使公司真正步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目前,搬进新厂区的光明电缆公司运转平稳,订单基本与去年持平。杨志鸿表示,在整个形势下滑、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公司取得不错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自身的品牌优势和以国家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客户群以及产品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
在采访中,提及“老板的儿子”这个特殊的身份,杨志鸿有着特别的感受,他说,即使我是老总的儿子,我也要努力,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父亲所取得的成绩只能是他自己的,而我必须在这个基础上生成新的东西,这才是属于我自己的,才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在杨志鸿的办公室内,摆放着一座“大展宏图”的扬州漆器,寓意着年轻的杨志鸿将大展宏图,寓意着光明电缆公司将在新的起点上大展宏图。
祝福杨志鸿,祝福扬州光明电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