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樊今年50多岁,上有父母,下有3个小孩,两女一男。他家世世代代务农,据他所知,起码三代都不识字。两个女儿小学毕业后就在家种田、养鸭,后相继出嫁。男孩叫樊聪,从小就“吃字”,天赋聪颖,老樊下决心自己不管吃多大苦,也要拼死反命让樊聪上学。
“拼死反命”这一词组在江淮官话中人们经常用到。反,挣扎、苦苦挣扎也。明代的唐枢《蜀籁·卷四》:“鲤鱼下油锅,看你反命得到几吓命。”《蜀籁》是写四川的人和事,“反命”似乎是西南官话中的词语。著名的四川籍作家沙汀《淘金记·十》:“是你,你还要反一下命呀。”因此一些语言研究者认为“反命”只是四川成都一带西南官话中的词语。其实在扬州、泰州、盐城、镇江等地的口语中也会常常用到。
话说樊聪高中毕业后考入省城一所有名大学,老樊在广州打工,除了奉养母外,要拼死反命挣钱供樊聪上学。到了大学三年级樊聪迷恋上网吧,学期结束4门学科挂红灯笼。四年下来,3门学科不及格,不予毕业。按学校规定,1年后可以返校补考,补考及格可发给毕业证书。樊聪在大学的学习情况老樊全然不知。有时晚上老樊与樊聪通电话时,樊聪总是说:正在教室自修呢!其实他哪里在自修室,正在网吧上网玩游戏呢。四年下来,樊聪对父亲谎称在省城正在找工作。樊聪就读的大学规定,学生毕业就必须离开学校,他就不得不在外面租房住了,老樊仍然按月寄钱给樊聪。一年下来了,樊聪仍然向家里要钱。他这一年在干什么,每天泡在网吧,饿时吃面包、方便面,有时夜以继日。老樊不免心存疑虑:怎么下来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樊聪竟然没有回家。有人偷偷地告诉老樊,在省城见到樊聪,又黑又瘦,夜冠不整。
春节刚过,老樊也无心去广州打工,下决心去省城找樊聪。樊聪躲躲闪闪,怕见父亲。一天晚上通过手机多次联络,终于在某网吧见到樊聪。樊聪先是一惊,继而羞愧,目光不敢正对父亲。老樊似乎已经知道儿子一年来的情况。回到老家,老樊并没有过多责备儿子,父子长谈了一夜。老樊从父母以上几代不识字,到近几年自己如何在外拼死反命挣钱,小病舍不得歇,大病舍不得看,几年下来衰老了许多,他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我们家一树的果子就望你红呐!
樊聪终于觉悟了。在家呆了两天,回到省城,应聘到一家软件公司,凭他的才干、勤劳、忍耐,还有拼命三郎式地拼死反命地工作,很快赢得了领导的信任。
春节又要到了,一位美丽、大方的姑娘伴着樊聪回到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