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场
  □史德元 

  过去庄上有个用牛的好手人称“蛮爷”。他一世“捧牛屁股”过日子,犁地、耕田等农活做得好,尤其是每年夏秋季“打场”忙得不可开交。早稻上场后,直到晚粳稻收获结束,蛮爷和他的那条黑水牛一天也闲不下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大集体到联产承包直到分田到户,收获稻谷一直靠打场把稻草分离开来,最后扬、晒归仓。蛮爷和他那条“犟牛”吃香得不得了。

  打场其实工序很多,很是麻烦。在早稻登场前,先要进行做场的准备,集体的场面早已耕翻、耙平,做得好好的,每面场面呈“鳖壳”形,场面是长方形的,中间隆起,两边略低,便于“爽水”,场面与场面之间都有一条墒沟,两头通河下水。打场之前,先要泼场,也就是浸场,男女劳力用 木量 子拎水、粪桶挑水泼场。在泼场时怕场面留下脚印,凸凹不平,或者说是为了把水泼得均匀些,由两个人拖着芦癈,把水泼洒在芦癈上往后拖,这就是浸场。稍等泼过水的场面半干后,就是验场。牛拖着石磙子在场面上绕着圆圈验场,一磙子接着一磙子,纵验、横验、交叉验,这样场面才板扎、结实、光滑,利于打场,包括以后晾稻晒场。

  打场是收获稻子的关键。地处水荡地区,收获稻子很是辛苦,先把成熟的稻子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捆成大把后肩挑上船,再把装满稻子的把船撑靠到场面的码头上,然后再一捆一捆挑上场,用镰刀割断把腰子,拿叉子均匀地铺盖在场面上。这时蛮爷就赶着套有牛角头、拖着石磙子的黑水牛,上场打场了。蛮爷在打场时,嘴里哼唱着“打场号子”,伴随着石磙子吱呀吱呀的声音,十分清脆动听。蛮爷打场悠然自得,不慌不忙,逸逸当当。功夫到了,场自然就打熟了,稻草也就分得清清爽爽。

  场打好后便是起场。人们用叉子把打熟的稻草一尖尖堆好,两人用草杠把草抬到荒场上去晒,再把稻谷抖出来,拖耙拖、推耙推,筢子划,扫帚掠,男劳力把堆好的稻谷用扬锨迎风扬,把稻瘪子等扬净,这就是扬场。把扬净的黄灿灿的稻谷放在场头上晒干,最后才颗粒归仓。

  夏秋季雨水多,打场最怕的是遇到雷阵雨天气。一旦碰到下雨,就要抢场了。为不让到手的庄稼淋雨受损,男女老少丢掉翻耙拿扫帚,都火急火燎地投入到抢场当中去,收的收,堆的堆,扫的扫、盖的盖,等雨住场干后再打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盂城驿
   第08版:专版
鹪枝
倾听鸟啁虫鸣
打场
快乐的秘笈
扬州小调
与鸟同乐
高邮报盂城驿07打场 2013-08-02 2 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