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农村特有资源,以社会实践为载体,走进生活活动场
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观察家乡一年四季的美景,调查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课堂虚拟情境活动场
活动自由展开,形式不限,内容自由演绎,而且可以在虚拟框架之下自由设计符合情境条件的情景,能让学生充分展露才华与个性情景活动。这类活动主要以班级活动为主线,或整个班级,或大组,或小组,形式可各异。构建课堂虚拟情境活动场包括“重现生活”“演绎生活”等形式。
(1)、重现生活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堂逼真再现,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深入思考,全面把握。如录下农贸市场的“讨价还价声”,拍下饲养家畜的精彩镜头,把农民插秧的全过程摄录下来,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条件。
(2)、演绎生活。 就是把农村生活搬到讲台上来表演。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作演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人物动作。戏演完了,作文也成功了大半。“演绎生活”的剧本可由学生设计,角色也由学生扮演,评价当然也让学生完成,教师只当导演。
三、张扬儿童的个性,构建想象创意活动场
儿童的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是我们教师教好作文的最大的帮助。我通过“童话”来构建想象创意活动场。主要创设了以下训练形式:
(1)、睹物、玩物写童话。例如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集中在一块,让学生根据这些玩具展开想象,编排并表演童话故事,最后写童话。学生个个“乐想、乐编、乐演、乐写”,故事内容丰富多彩。
(2)、听声想象写童话。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供各种音响,激发情趣,引导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产生表达欲望。
(3)、依据开头写童话。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表演、多媒体动画演示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然后去续编各种美丽的童话故事。
四、加强指导,教给写作方法
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还必须做到:
(1)、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2)、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所以必须让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避免离题万里或千篇一律。
(3)、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记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
当然,这些指导都应该穿插在作文教学中适时进行,安排在什么时候教者应该课前设想好。